中日友好医院隆重举行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
来源:百姓健康频道2021-09-17 09:13:54
薪火相传育桃李,大医精诚润苍生
——中日友好医院隆重举行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精神,推动中医学术传承发展,2021年9月16日下午,我院在综合楼四层中厅隆重举行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长张文宝、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耀献、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院领导班子与我院职工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中日医院院长周军首先致辞,他指出,中日医院在建院之初就承载了建设国家中西医结合基地的重托,医院成长壮大的37年,是全体中日医院人朝着这一宏伟目标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37年。老一辈中医药人建院伊始就扎根医院,他们的学术成就为医院的发展树起座座丰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今天的拜师仪式是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新起点,下一步将着力打造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通过培养人才、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组建高端智库等工作,为建成国家中西医结合基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日医院院长周军致欢迎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对老专家和传承人为中医药事业所做贡献表示感谢,对中日医院长期以来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对中医药工作的贡献表示敬意。他说,中日医院是一所高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也是我国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工作的一面旗帜。今天的拜师仪式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是传承中医药学术、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中日医院抢抓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中西医协作攻关、体制机制创新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致辞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对中日医院举办拜师仪式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活动的举办体现了中日医院在新阶段对中医传承工作的新举措、新格局。北京市将发布升级版“3+3”工程,希望中日医院在新的“3+3”工程中实现传承工作新的突破。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指出,中日医院中医药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重要成果。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开端,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希望中医药传承工作为总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致辞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处长张文宝表示,中日医院在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和中西医结合模式探索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在相关政策机制、平台绩效等方面,早日形成可以复制的模式、标准和规范。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处长张文宝致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耀献说,中日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颇具特色,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与中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开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耀献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强调,学会与中日医院已经形成协同协作的有效机制。中日医院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成立,将对中医药的活态传承起到引领作用,对医院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致辞
中日医院副院长崔勇主持仪式并介绍了10位师承导师及其学术传承人。导师是国医大师晁恩祥、许润三,李佩文、史载祥、张铁忠、阎小萍、李平、姚树坤、金明、白彦萍等名老中医专家。经过严格的申报遴选程序,来自院内外的17位青年中医临床骨干成为学术传承人。
中日医院副院长崔勇介绍师承导师及其学术传承人
拜师仪式上,17名传承人逐一向导师行礼鞠躬、敬奉鲜花,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导师将自己的学术著作回赠给传承人,勉励传承人精勤不倦,传承精华。紧接着,17名传承人齐声诵读《拜师贴》,表达了自己敬佑生命,传承创新的理想和决心,铿锵有力的誓言将拜师仪式推向高潮。
传承人向导师行礼鞠躬、敬奉鲜花
传承人集体诵读《拜师贴》
随后,国医大师晁恩祥代表导师寄语青年学子: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多思悟、做科研、写文章”,学习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医药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国医大师晁恩祥代表导师寄语青年学子
最后,党委书记宋树立指出,今天的仪式拉开了我院传承工作的大幕,接下来会不断努力,推动中日友好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致辞
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师承教育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师承教育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朝夕侍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老师的口授心传掌握学术精粹,在收徒授业中完成了中医药文化的代代相续和传承发展。传承人将通过为期两年的跟师学习,总结发扬我院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粹,做好中医药文化守正传承的同时也做好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创新。今后,我院将持续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
师承中医药专家简介:
晁恩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医内科首席专家。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急诊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
从医60余年,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风咳、风哮辨治体系,指导研发“苏黄止咳胶囊”。重视感染型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和肺间质疾病研究,参与制定肺系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主编《明医之路道传薪火》等专著共8部,副主编《砭石集》等2部,参编著作12部,主审3部。
许润三,男,1926年10月出生,江苏阜宁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中医妇科名师,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老中医功底深厚,从医7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精于脉理,详于辨证,医界恒以“内、妇临床家”相许,尤擅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运用中医理论系统地论述了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诊疗规范,填补了中医药在该病方面诊治的空白。针对 “月经失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疑难疾病创立了多种经验处方,有的已形成院内制剂,其仁心仁术被广大患者和社会认可,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
李佩文,男,1942年出生,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医疗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中医药外治法、癌症患者科普及肺癌治疗领域卓有建树,提出肺癌病机本质为“气阴两虚”的主张,应用“益气养阴”治法、开发出平肺口服液、实脾消水膏等院内制剂,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做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了二十余位肿瘤专业人才。主编中英文专著23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6篇。曾承担国家级、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院级课题十余项。
史载祥,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首批全国 500 位名老中医,全国第三至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第四、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二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副会长;现任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工作五十余年,善于应用益气升陷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并创制升陷祛瘀方。获评“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局先进工作者。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张铁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第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三批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及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余年,师从陈可冀院士。学术上提出:“老年多虚、多郁、多痰、多瘀”、“大肠积滞”、“水瘀”、“风痰”等观点,临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衷中参西取得较好效果。曾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院内多项课题。研制了“通脉益智胶囊”和“降脂口服液”等院内制剂。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10余部。
阎小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风湿病科创科主任。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创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医50余年,在尪痹,大偻,燥痹等风湿病提出系列学术思想,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余名。创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风湿病科。率领全科承担科研课题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论著10余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建立阎小萍传承分站及北京“3+3”项目传承分站16个。
李平,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名中医、卫生部突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与基础研究38年,擅长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等复杂、疑难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学术思想上重视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首创益气柔肝、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论文8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11部,主编学术著作5部。
姚树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学院执行院长。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原副会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诊疗及科研工作4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与消化道疑难病。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研发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培养博士生52名,硕士生50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48篇。主编著作5部,参编著作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明,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专委会主委、《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等。
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医教研工作近40年,擅长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中医传统疗法与外治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治疗眼科疑难性、复杂性及罕见性眼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对眼底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神经疾病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辨治体系。在业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一定知名度。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技成果奖8项、专利6项、成果转化1项。培养硕、博研究生50余名,带徒1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著作8部。
白彦萍,女,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多个二级学会副主委。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30余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日友好医院课题10余项。获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参编国内医学著作6部,主编4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
对银屑病这一中医优势病种进行了自制中药内治和外治的系统评价等循证医学研究,伸展血分论治理论,提出“血分蕴湿”新辩证体系。
基础研究方面,从分子生物学、组织细胞学角度探究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