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行动 >新闻详情

健康中国行动报道 |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红十字助力健康中国

2023-03-07 22:30:57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作为力争打造成中国最具行动力、最具创新力、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为使命,做实做细健康中国行动,在医疗救助、健康干预、教育促进、赈济救灾、社区发展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技能方面,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量身打造了社区服务实用性课程,以实际行动落实了健康中国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健康中国行动报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红十字助力健康中国》优秀典型案例,邀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 郭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关永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基础医疗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朱思琪、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高级主管 陈碧华,分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红十字基金会是如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为此,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守护健康之路?

郭 阳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

图片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要求政府、社会、公民个人形成合力予以推动。

健康中国的理念在卫生健康方面强调两个转变:即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基本路径。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牢记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助手的使命和责任,恪守“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宗旨,发起了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积极动员社会资源,为家庭困难的重大病患提供救助,并长期深入开展健康干预工作,我们的行动与健康中国的理念和方式是一致的。

我们尤其关注乡村和基层医疗人道服务,力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乡村卫生站建设和乡医培训等项目已实施数十年,从2017年起,我们又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基层医生和西部儿科医师,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数万名医生从中受益,基层医疗和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使得基层医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外,还有必要提升健康风险管理和社区医疗服务技能。为此,我们和爱心企业合作,积极完善和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以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人道需求。

“基层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和风险防控远程培训项目”采用了在线远程培训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基层医生可以在手机端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实现在线学习。项目从健康治理的角度为基层医疗医务人员开展在线培训,探索赋能基层、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路径和条件,这是5G技术在医务工作者培训场景的运用实践。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生命保护意识,助力健康中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牵头研发了集合AED、急救包、交互大屏和远程物联管理于一体的“应急救护一体机”。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开展各类“红十字‘救’在身边”活动,在地铁、校园、社区、商场、写字楼等各类人流密集场所布设应急救护一体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应急救护工作,促进应急体系建设,共同守护生命与健康。

总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天使行动计划”与健康中国的原则、理念和方向高度契合,我们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作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如何通过打造社区服务实用性课程,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技能?主要做法是什么?

关永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图片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新冠疫情的发生,全民健康工作不仅迫切需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健康服务提供,更需要将全新的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理念、积极的风险防控意识,注入到专业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中,创新基层健康服务的供给模式。

基层医务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社区家庭提供常见病诊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了健康中国行动“最后一米”的工作。项目以社会融合的视角,利用5G技术搭建平台,深度结合现代人碎片化学习喜好的特点,采用直播、短视频的形式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社会工作、公共服务、疾病和风险防控、心理疏导等相关知识在线培训,将社会工作方法和风险防控工具传递给基层医务工作者,使他们更便捷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弥补了基层医生培训中社会服务工作技能培训的空缺。

项目通过组织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研发设计相关课程和活动,打通社会资源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赋能,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工作能力和技巧,筑牢公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参与培训。

课程视频按照观看习惯剪辑好放在平台上,基层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工作生活安排灵活地使用平台进行远程的碎片化的学习,适应当下疫情常态化下学习与培训。APP和小程序设有积分激励机制,在平台注册过的学员在平台上学习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实用礼品。平台还有学习实践环节,该项目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平台上打卡也可以获得积分奖励。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通过打造社区服务实用性课程,取得哪些推进成效?对于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技能发挥了什么切实作用?

关永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图片

与卫健委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同,项目进行了广泛的需求调查,聚焦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组织师资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量身打造了社区社会服务理念和技能的实用性课程,课程设计紧扣实用的家庭医生社会工作技能,弥补了基层医生培训中社会服务工作技能培训的空缺,与专业技能培训形成有力补充。

项目组织师资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量身打造了实用性课程,既有家庭医生和基本公卫工作技能指导,也有社区高血压管理、社区心脏病管理、风险防控管理等课程。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在社区社会服务技能方面的课程,例如《如何用好自媒体传播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如何做一场有影响力的线上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基层医务组织如何通过线上社群提供服务》、《诊室场景里的医患沟通》等课程,填补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为了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更方便的学习课程,开发了苹果APP、安卓APP和微信小程序,学员通过任何一端都可以进行学习。平台首页展示了最近开展直播等活动海报、课程列表、健康资讯等内容;培训页面展示了系列课程的学习进度,每个课程学习完成后,有课后考试可以检测学习效果;个人中心页面展示学员学习等级、学习情况、排行榜等内容,学员在知晓自己学习情况的同时,通过查看排行榜来了解其他学员的学习情况,可以激励学员进行学习。平台还设有积分激励机制,学员可通过学习积分兑换实用礼品。

项目实施以来,APP已注册基层医务工作者12889人,直播平台累计用户23820人,开发上架34门课程共计170个教学视频,内容涵盖社会服务、公共卫生、社区健康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培训11万人次,受到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打造社区服务实用性课程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技能实践中,带来了哪些经验启示?

关永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图片

基层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提高公平性和群众获得感的中坚力量。他们始终坚持奋战在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永无止境,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学习,在增强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注重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换代进程的加快,在线学习、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本项目设计利用远程教育方便快捷、有趣又有效的学习形式,让医务工作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愿意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也使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及边远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所获取,为其医疗服务工作的实施提供知识保障。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全民健康工作的紧迫需求,更需要将全新的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理念、积极的风险防控意识,注入到专业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中,创新基层健康服务的供给模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使命,以社会融合的视角,利用5G技术搭建平台,将社会工作方法和风险防控工具传递给基层医务工作者,使他们更便捷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筑起健康守护的第一道防线。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如何开展健康干预工作,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呢?

朱思琪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基础医疗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图片

自2005年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红十字天使计划下设立博爱卫生院站援建、乡村医生培训项目,致力于乡村医疗服务均等化,从硬件援建、技能提升两大方面来逐步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项目与地方红十字会共同开展,扎根基层,由地方红会切实了解当地需求后进行项目申请,援建与培训都因地制宜,以当地需求为先,援建要求标准化但尽可能保留当地风俗特点,培训有红十字特色的应急救护培训及当地多发病诊疗。

截止2022年底,已援建博爱卫生院站3063所,培训乡村医生万余名,切实为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惠及人群逾千万人。多年来持续深耕,博爱卫生院站项目在全国各个省份连点成面,并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为更好得落实健康中国2030方针政策,在捐赠企业、长期公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不断优化升级、衍生开拓,“新站新健康”、轻钢结构卫生站的援建使得基层卫生院站的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普遍化;和中华医学会共同打造乡村医生在线培训平台,使村医能够足不出户,及时进行知识技能提升,并为基层搭建了沟通与问询的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科普、专家进基层健康知识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着眼于亟需的医疗技能及服务领域,保护基层最易受损人群的生命与健康。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作为红十字基金会重点工作之一的社区发展工作,通过哪些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居民健康,打通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关永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

图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培训项目,将培养基层卫生人员社会服务、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和疾病防控等社会工作的技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让更多的基层卫生人员受益,根据社区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从“最后一公里”精准推进到“最后一米”的工作。

2023年,“基层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与风险防控远程培训项目”将继续完善平台,组建社区医务社会服务课程专家组,通过调研挖掘基层医务工作者关于社区社会服务工具的需求,收集经典案例,形成更加丰富的培训内容,帮助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开展医疗救助,红十字基金会是如何推动我国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工作的呢?

郭 阳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恪守“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的使命,深耕人道救助、人道服务项目。十年来,中央专项彩票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共投入资金超22亿元,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儿超77000人,切实缓解了7万多个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了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十年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携手13名院士发起设立“院士+博爱基金”,致力于儿科振兴、老年照护、罕见病救助等人道服务供给侧优化。开通“999人道救助热线”,启动“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互联网救助行动”“罕见病关爱行动”“地贫救助行动”等,设立“生命接力基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充分体现人道救助的补充、兜底效应,心梗急救和慢病管理项目直接受益人数突破650万,“红十字天使计划”公益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图片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主持人

守护儿童健康、教育促进方面也是红十字基金会重点工作,包括建设博爱校医室,开展校园医生培训等等,目前这些工作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方面成效如何?

陈碧华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高级主管

图片

我们都知道,校医室是中小学校园健康安全保障的硬件基础、校医保健老师是校园第一安全官。2017年,我们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六个省份近一千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未能按相关规定配置校医室和校医,有配备的学校也普遍存在设施陈旧、特别是应急救护设施缺失,校医保健老师缺乏培训和晋升通道等问题。

为此我们发起了博爱校医室项目,并把项目重点放在加强校园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方面,比如在援建的校医室中增加了AED,急救培训用CPR模拟人等,对援建校医室学校我们会依托地方红会按1:50的比例对教职工进行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并支持和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学生自救互救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活动,另外在各地举办校医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包含校医日常工作可能涉及的专项知识外,还有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与考核。

截止目前在全国近半数省份和直辖市援建了约400个校医室,开展了70期校医培训班,培训校医7000余名,开展校园健康体检、健康教育活动300余场,受益师生500万人,对各地打造和谐、健康、安心校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