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健康热点:体重管理、脑机接口、关爱肾脏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3-15 18:10:56
▼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健康话题
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热议话题。各地医院纷纷设立体重管理门诊,针对慢性病患者、儿童青少年、肥胖女性等群体提供科学减重服务。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推动“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健康行动。通过政策引导、行业创新和个人自觉行动,体重管理正在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立项
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专门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这一举措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帮助瘫痪者行走、失语者“说话”、盲人“复明”等。此次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标志着该技术即将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儿科和精神科建设提速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几年将重点加强儿科和精神科建设,目标是到2027年补齐这两大领域的服务短板。雷海潮提出,国家将大力推进儿科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建立由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医学中心和地市级医院组成的三级防护网,确保儿童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及时、高效的诊疗服务。
在精神科领域,雷海潮宣布了一项重要政策:至2025年底,每个地市都要至少设一家医院提供心理或睡眠门诊,实现精神健康服务的全覆盖。此外,国家还将设立省级心理援助热线,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将显著提升精神健康服务的可及性,缓解社会压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湖北“免陪照护服务”试点
湖北省首批300名持证医疗护理员已上岗,标志着“免陪照护服务”正式落地。这一政策旨在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困境,未来有望纳入医保,进一步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与此同时,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全面落地“医保刷脸付”设备,患者仅需“刷脸”或“碰一碰”即可完成挂号、缴费等全流程,真正实现了“无卡就医、无码支付”的智慧化体验。
▼世界肾脏日关注饮食健康
世界肾脏日提醒公众,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肾损害和药物性肾损害是肾脏疾病的主要诱因,均与饮食密切相关。专家建议控制盐、油、嘌呤摄入,避免乱吃药,保护肾脏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图源:Pexels
▼“体重管理”火了!全民健康新潮流,你跟上没?
本周,“体重管理”一词热度飙升,从两会现场到社交媒体,无处不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重管理”已从鲜有人问津的小众话题,一跃成为全民踊跃参与的大行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当下最潮的风尚,而“体重管理”正是这场健康革命的关键所在。
从修订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国民营养计划,到出台体重管理指导原则,以及针对各类人群的食养指南,政策设计正从宏观导向迈向精准指导。政府搭好了舞台,接下来就轮到行业、单位和个人“登台唱戏”。
▼行业创新:体重管理门诊,定制专属健康方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开始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解决方案。
这些体重管理门诊通常由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综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减肥目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包括科学饮食计划、个性化运动处方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
除了医院的专业服务,家庭医生也逐渐成为居民的健康顾问。他们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和科学瘦身的建议,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公园和社区健身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也积极参与其中,为锻炼人群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确保运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随着“体重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大众对相关服务的需求愈发多样。未来,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全面、多元的服务,以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体重管理”取得实效。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体健康,也为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源:Pixabay
▼职场新风:企业掀起“健康内卷”
在企事业单位,一场“健康优先”的变革正在悄然兴起。为了提升员工健康水平,企业纷纷推出创新举措:有的公司开展“步行换积分”活动,鼓励员工绿色出行;有的企业将BMI(身体质量指数)纳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科学管理体重;有的园区引入“健康管家”,为员工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更有公司打造营养食堂,供应养生汤粥与营养药膳……这些探索不仅让员工收获了健康,也让企业赢得了员工的认可,积累了“健康生产力”。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推动“体重管理”全民热潮的重要力量。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这场健康行动,将健康理念融入职场环境与企业文化,为员工“吃得好、动起来”创造更多便利,共同助推“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共识。
▼个人行动:掌握“健康密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全民健康的时代浪潮中,个人才是健康的核心主体。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正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行动,解锁属于自己的“健康密码”。
在厨房里,限盐勺和控油壶成为标配,它们无声地提醒着我们,每一口食物都关乎健康。餐桌上,低热量、高纤维的“营养轻食”取代了高油高糖的快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这些改变,不仅让饮食更健康,也让生活更有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体重秤和腰围尺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们记录着身体的变化,也激励着我们持续努力。而热闹的马拉松赛事,更是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用脚步丈量健康。
从饮食到运动,从厨房到赛场,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健康生活方式投票。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健康的身体,更收获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继续行动起来,掌握“健康密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社会支持: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共识
“体重管理”不仅是一场关乎健康的实践,更是一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要让更多人加入“管住嘴、迈开腿”的行列,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社会环境。
健康科普是推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将健康知识送入家庭、社区和学校,通过科学的指导和生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从饮食均衡到规律运动,从心理健康到疾病预防,健康科普应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同时,“体重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为健康行动提供制度保障;需要行业的供给变革,为公众提供科学、专业的服务;需要单位的机制创新,为员工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当这些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时,健康中国建设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场“健康接力”中,每个人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更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