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创新实践:从细胞治疗到跨区域MDT协作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5-05 18:35:26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诊疗模式的优化与整合,始终是提升医疗水平、造福患者的关键。今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北京协和医院在医疗创新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探寻全球首例乙肝相关肝癌TCT细胞治疗背后的转化之路,以及标准化操作与个体化诊疗、跨区域多学科诊疗资源整合的奥秘。
专家介绍
杜顺达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波士顿BWH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分会常务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肝癌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HBSN杂志、《肝癌电子杂志》等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科院创新基金等多项基金
01
▼
创新技术转化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关键节点
全球首例乙肝相关肝癌TCT细胞治疗的成功,为病毒相关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打开了全新局面。细胞治疗种类繁多,协和医院开展的TCRT细胞治疗,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直击我国80%以上乙肝相关肝癌的根源,实现治疗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的双重目标。
一项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需要突破多个关键节点。首先,建立标准化的制作平台是基础。整体工艺必须严格符合国家要求,确保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次,临床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大量动物研究,充分了解细胞特性,评估其疗效,为后续临床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只有经过这些严谨的步骤,创新技术才能顺利进入临床,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02
▼
标准化与个体化:
外科技术推广的平衡之道
在向基层推广复杂外科技术时,标准化操作规范与个体化诊疗策略的有机结合是核心。标准化是医疗质量的保障,涵盖治疗原则与具体操作。无论是内科操作,还是外科手术,都需要统一的标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接受规范的治疗。
然而,患者个体差异巨大,疾病的表现与发展并非千篇一律。这就需要在标准化的框架下,进行个体化诊疗。以肝癌治疗为例,通过影像定位、人工智能术前三维重建、术中导航技术等手段,针对患者个体制定精准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多学科讨论与上下级医院交流是实现标准化与个体化结合的有效途径。疑难患者可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向上转诊至协和医院,利用多学科会诊优势进行重点诊疗;待病情缓解后,再向下转回基层医院。这种双向转诊机制,既保证了疑难病症的妥善处理,又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个体化治疗必须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绝非随意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质量的提升。
03
▼
基层MDT建设:
跨区域资源整合的新路径
当前,基层医院MDT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跨区域、多学科诊疗资源整合已成为可能。以肝癌 3A 期患者的综合治疗为例,需要药物靶向免疫治疗、放疗、介入等多学科协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若基层医院具备条件,可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开展治疗;若病情复杂,则及时向上转诊。
MDT不应局限于单一医院内部,跨区域MDT同样可行。基层医院可通过线上平台,与其他基层医院、上级医院开展多学科讨论,打破地域限制,共享医疗资源。各医院、各科室之间加强协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种跨区域MDT协作模式,将有效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从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到外科技术推广中的标准化与个体化结合,再到基MDT建设的跨区域资源整合,协和医院的医疗创新实践为整个医疗行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未来,随着这些经验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我们期待医疗技术持续进步,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