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为什么恋爱中男人陷得快,女人陷得深?科学解码爱情中的性别密码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5-17 19:10:25


爱情里的男女差异,就像《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初见伊丽莎白时的心动与伊丽莎白多年后才察觉的倾心——

男性恋爱多像被磁铁吸住的铁屑,瞬间沦陷;而大多女性则更像慢慢煨开的茶,越品越浓。

图源:《傲慢与偏见》剧照
而网友们时常讨论:男人在感情里,就像烟花,一开始噼里啪啦热情高涨。追你的时候,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捧到你面前。可一旦追上,时间长了,就会变得不耐烦、不走心。女人却像煲鸡汤,刚开始不冷不热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文火慢炖,感情越来越浓。她会越来越在意你的一举一动,关心你胜过关心自己。
许多人都有所共鸣爱情里这种“此消彼长”的感情变化。那么,这究竟只是生活中的小概率巧合,还是背后具有科学依据的支撑呢?
科学家们表示:唉~这还真不是巧合!近日,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就在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上发布了一篇题为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love: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的论文。说明了男女在爱情中确实普遍存在差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男人易热恋却易降温,女人难动情却情更深。

图源: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网站



01从进化史看爱情中的性别差异
爱情中为何存在性别差异的答案或许藏在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史之中。从非洲草原到现代都市,人类的爱情模式始终带着进化的烙印。
从进化史视角来看,在生育这件事上,男女的投入成本存在天壤之别。女性需要经历十月怀胎、分娩剧痛和数年哺乳,每一次生育都伴随着生命危险和身体损耗。这种高成本迫使女性进化出“精挑细选”的本能。反观男性,理论上每天可产生数亿精子,基因传递的边际成本极低,这促使他们倾向于“广撒网”策略——通过与更多女性交配提高基因传递的概率。这种差异或许塑造了现代人在爱情中的行为模式。

02男人恋爱次数多,爱的速度快
此前这一主题的研究多聚焦“恋爱中的人”,不过没有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恋爱时长等条件进行筛选。而这次研究则严格筛选了808名18-25岁、正处于热恋期(恋爱2年以内)的年轻人,他们来自 33 个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南非。科学家们用科学量表测量了他们的恋爱次数、心动速度、爱情“上头”程度、对伴侣的“痴汉行为”(比如每天花多少时间想对方)以及承诺度。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恋爱次数比女性多。分析数据表明,参与者男性平均恋爱2.64次,女性2.37次(差距约11%)。这可能和精子与卵子的差异(也就是异性配子)有关,即男性倾向于通过多次恋爱增加繁殖机会,而女性因生育成本更高,对伴侣选择更谨慎。

图源:参考文献截图

此外,从恋爱速度来看,男性陷入一段恋爱的速度比女性更快。单变量分析显示,男性平均在确定关系前1个月就已经心动,女性则在关系开始后近2个月才“彻底沦陷”。而多变量分析则表明,性别对恋爱进度的影响依旧是显著的。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30%的男性在正式交往前已心动,而女性仅19.7%,这样看来男性“坠入爱河“的速度确实比女性快不少。

03女人爱情强度高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两性在爱情强度、痴迷程度、承诺度三方面的差异。单变量分析显示,女性在激情爱情量表(PLS)上的平均得分(4.3/5分)显著高于男性(4.2/5分),效应量Cohen's d值达0.25(中等效应)。多变量模型控制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后,性别对爱情强度的影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差异在东亚、北美等不同文化区域均稳定存在,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将恋爱关系置于生活优先级顶端。
特别是在“痴迷程度”方面,不管是在单变量分析还是多变量分析里,女性想恋人的程度比男性高出一大截。"清醒时间思念伴侣" 的行为观察数据显示,女性平均每日投入54%的清醒时间(约8.6小时)用于思念恋人,显著高于男性的44%(约7.0小时)。并且,这项差异与恋爱时间无关。
而在承诺度方面,单变量分析显示女性的得分同样略高于男性。但多变量模型纳入恋爱时长、性别比例等因素后,性别效应不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承诺度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性别不平等指数较高的国家,女性承诺度得分比男性高12%,而在性别平等国家,这种差异缩小至3%。

图源:CMT

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女性因生育成本高,进化出更严格的伴侣筛选机制,一旦确认关系便倾向于深度情感投入以维系长期资源获取;男性则因繁殖机会更多,可能通过 "广撒网" 策略提高基因传递概率。这种差异在控制现代避孕措施影响后依然存在。
结语
在爱情这场“双人舞”中,男女步伐的交错或许早已被进化镌刻在基因里。研究告诉我们,男性的“烟花式热烈”与女性的“文火慢炖”,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百万年生存智慧在情感中的投影。当我们理解了这种差异背后的生物学逻辑——男性追求基因的广泛传递,女性守护有限的生育成本,或许能对爱情中的起伏多一份宽容。
不过,宽容并不代表“恋爱脑”。虽说进化给爱情性别差异打下了“烙印”,但社会因素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男女差异性除了有一部分的必然性,还有另一部分的偶然性。所以如果有人始终拿着“进化史”当 “挡箭牌”时,我们也要多保持一分清醒哦!
参考文献:Bode A, Luoto S, Kavanagh PS.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love: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Biol Sex Diffe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