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注射:十日观察法适用于所有动物吗?专家答疑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2025-05-20 14:57:15
狂犬病作为一种致死率近乎100%的烈性传染病,其防控形势在我国依然严峻。尽管该疾病是医学界公认可通过规范疫苗接种实现完全预防的典型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VPD),但公众认知误区和免疫接种漏洞仍普遍存在。为提升全民防控意识,CHTV《名医堂》栏目特别策划专题节目中,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家陈秋兰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医院急诊外科左永波主任联袂解读。以下节目片段通过“十日观察法”,系统剖析狂犬病暴露后“十日观察法”的观察对象和实施要点;重点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与科学应对策略。
视频链接:狂犬疫苗注射:十日观察法适用于所有动物吗?专家答疑
一 狂犬病暴露后的分级与处置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伤口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一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皮肤完整无破损。此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二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有轻微抓痕、擦伤但无出血。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此类情况除了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二 悲剧案例:
忽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后果
专家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一位老人被犬咬伤,伤口出血,属于三级暴露。医生建议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因费用较高,老人未接受,仅接种了疫苗。在打完第四针疫苗后,老人不幸发病并死亡。如果当时老人接受了免疫球蛋白注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三 关于“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是指在狂犬病暴露后,对伤人的动物进行10天的观察。如果动物在10天内没有发病死亡,则可基本排除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但专家指出,这种方法有严格的适用条件:
动物必须是家养的犬、猫或雪貂,且有明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必须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观察。观察法不能替代暴露后的即时处置。即使采用“十日观察法”,患者仍需按照规范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四 临床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伤口冲洗的重要性:伤口冲洗是暴露后处置的第一步,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数量。即使伤口很小,也需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必要时可延长冲洗时间。
黏膜暴露的风险:如果动物的唾液接触到黏膜(如口腔、眼睛、鼻腔等),即使没有出血,也属于高风险暴露,需及时处理。
综合风险评估:医生需根据动物的来源(流浪或家养)、攻击行为(主动攻击或被动反击)等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风险评估。
五 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
提高公众意识:专家强调,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建议患者在暴露后尽快接种。

封面图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