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夏季湿热,如何食养调理体质?专家支招→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2025-07-17 18:31:26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一来,高温裹挟着高湿,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裹住全身。湿热缠身时,身体状况频频亮红灯。掌握科学调理体质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避开不适,安然度夏。

三伏天湿热易引发这些身体不适

湿热首先侵袭中焦脾胃,导致“脾被湿困,胃失和降”。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提醒:“夏季炎热,很多人没食欲、不按时吃饭,本身就会造成脾胃功能紊乱,诱发疾病。”
当湿气重,胃肠功能紊乱时,大便中水分偏多,导致大便粘腻、不成形,臭味格外重。此外,湿气往下走,还可能导致小便浑浊、排尿不畅,女性则容易白带增多、阴部瘙痒。
除了脾胃,皮肤问题也是三伏天许多人的烦恼。湿疹、皮炎总爱找上门,脸颊、后背动不动冒粉刺、痤疮,摸起来油乎乎,脸色暗黄粗糙,一挠就痒,甚至手脚、眼睑还会浮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都是湿热在体内 “作乱” 的表现。

夏季食养遵循三大原则

对付湿热,可以借助饮食调理体质。张洪春医生表示,夏季食养要坚持三个原则:
清补为主
在清热解暑的同时,要加一些益气生津的办法,避免油腻滋腻的食物,比如喝绿豆汤、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之类的解暑粥。
顺应时令
多吃一些当季的水果蔬菜,做菜多用凉拌、煮或是烩的烹调方法。夏季的瓜果种类丰富,但是我们也要做到食之有度,因为过量食用也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控制量,避免腹泻、腹痛。
因人而异
湿热体质和虚寒体质的调养方案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是解暑,湿热体质适合利湿清热,虚寒体质则需兼顾温阳,盲目跟风反而会适得其反。

选对药膳,精准调理体质

张洪春医生推荐以下几种药食同源的夏季养生药膳,既能解暑降温,又能够调理体质,在家就能做!
绿豆百合莲子粥
取绿豆50克,干百合20克,莲子15克,加少量的冰糖,浸泡 1 小时后煮至绿豆开花,冷藏后吃更爽口。它具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作用。但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过量食用,糖尿病的患者建议不加冰糖。
冬瓜薏米老鸭汤
专为湿热体质定制,舌苔黄腻、脸上长痘、大便黏马桶的人尤其适合。带皮冬瓜300克、薏米30克、老鸭半只、生姜3片,鸭肉焯水后与食材同炖1.5小时,加少量盐调味即可。冬瓜皮利水、薏米祛湿、老鸭滋阴,三者搭配具有利水祛湿的作用。
姜枣茶
适合在空调房待久了,手脚冰凉、爱腹泻的人群。红枣6个、生姜3片、少许红糖,煮沸后小火焖10分钟,喝上一杯,温中散寒,驱散体内寒气。
清炒苦瓜虾仁
苦瓜200克切薄片,用淡盐水泡10分钟去苦味;虾仁500克腌制去腥,焯水后与苦瓜大火快炒2分钟,到苦瓜半透明左右,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它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但胃肠较弱的儿童和老人要少吃,避免刺激肠胃。
除了药膳,日常喝对水也能防湿热。张洪春建议,荷叶、薄荷、山楂都是三伏天非常好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荷叶能清暑利湿,薄荷可疏风散热山楂能健脾开胃,单独泡或搭配饮用,既能解渴,又能调理身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来源: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2020年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94-395.
[2]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文字实录)
图源:CHTV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