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园:一条临床试验的“黄金跳板”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7-18 18:43:06
本文根据2025年BIO大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专访香港科技园初创企业生态圈培育及发展总监粘清泽与创新发展副总监赵珮君女士内容整理。
在全球竞争白热化与中国创新崛起的背景下,香港科技园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第一站”。在BIO国际大会(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中,香港科技园公司(HKSTP)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亮相。
香港科技园初创企业生态圈培育及发展总监粘清泽与创新发展副总监赵珮君用一条主线贯穿全部内容:帮助内地初创企业以最短路径、最少折腾,把临床数据直接递到FDA和NMPA的案头。
研究、认证、营商一次到位
香港科技园的优势被概括为“黄金三角”。首先,香港拥有五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学科位列全球前50,持续产出原创科研成果。两位受访者以无创癌症早筛技术、手术机器人项目为例,说明从实验室发现到成立公司、再到估值超10亿美元的“香港速度”。其次,香港有四家医院可开展国际标准临床试验,数据既符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要求,又可直接用于美国FDA等国际认证,形成“内地—香港—国际”协同路径。第三,香港具备自由港的低税率、健全法律体系与国际化语言环境,吸引海外团队把亚太总部设在香港,快速对接内地与全球市场。粘清泽总结:“香港的核心价值是把世界级研究、国际认可的监管路径和高效商业环境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从想法到市场的连续推力
科技园把支持体系拆成连续的三级火箭,覆盖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第一级是Incu-Bio孵化计划:面向拥有初步发现、少量数据的早期项目,提供四年内最高600万港元资助,以每六个月一次的里程碑评估,帮助企业明确监管策略与临床路径,解决“从想法到IND”的死亡谷。
第二级是CDC临床加速计划:针对已完成Incu-Bio、进入I-III期临床试验的企业,提供最高800万港元资助,利用香港的国际化药企网络,链接全球临床资源,缩短上市时间。
第三级是CoCreate共创计划:向整个生态圈提供约200万港元资助,通过交流、培训和联合创新,营造开放协作氛围,挖掘并购与合作机会。粘清泽强调:“这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生态粘合剂,让科研机构、企业与资本持续碰撞。”
8600万人的市场与181亿港元的研发杠杆
赵珮君指出,大湾区8600万人口的巨大市场为科研成果商业化提供需求基础,而香港本地只有700万人口。香港政府设立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投资181亿港元,设立30个研究所,强制要求“本地教授+海外/内地教授”共同负责,把内地顶尖科研力量与香港平台深度捆绑;成果可直接衔接科技园的三大扶持计划进行转化。科技园还与广州南沙等地共建研发平台,加速基因治疗与精准医疗项目落地。粘清泽描述未来五年愿景:香港科技园要成为“超级连接器”,既“引进来”,吸引海外人才、技术和资本进入内地;也“走出去”,帮助内地药企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平台拓展国际授权等业务。2024年,中国生物技术对外授权交易达94起,总金额同比增长近50%,香港在其中扮演关键桥梁角色。
生田新园区打破瓶颈
为解决实验室与办公空间饱和,科技园已启动生田新园区建设,完工后将新增大量生物医药专用实验与办公空间,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地位。
结尾处,粘清泽与赵珮君共同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香港科技园正以顶尖学府的科研动能、国际认证的“快车道”、三级火箭的精准赋能、大湾区的市场与研发协同,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出海桥头堡”,让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创新通过香港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最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