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人到中年,你的关节还好吗?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15 18:24:47

当人步入中年,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发生变化,关节也可能随之出现各种不适。不少中年人会发现,上下楼梯时膝盖总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提醒着什么;早晨起床时,腰腿更是僵硬得如同被施了“石化咒”,活动起来十分不便。骨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正影响着我国超1亿人的健康,成为许多人“谈之色变”的困扰。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了解这个“老骨头杀手”的真实面目,同时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关节问题得到更好的控制。



谭建玲 主管药师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学部。

药剂学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

宜昌市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学部秘书。

参与省市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此“炎”非彼“炎”

图片
图片

关节炎是关节及周围组织炎症性疾病的统称,但其核心的“炎症”并非大众认知中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类型,而是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可伴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目前,关节炎的已知分类超百余种,常见的包括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骨关节炎(OA):以软骨磨损、骨质增生为主,随年龄增长高发,多见于膝盖、髋部、手指;

● 类风湿关节炎(RA):自身免疫异常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对称累及手腕、手指,晚期可畸形;

●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引发急性炎症,首次发作多在大脚趾,疼痛剧烈且起病急。


表1:三大常见关节炎临床特征对比


消炎药与抗生素:

明确区分,科学用药

图片
图片

关节疼痛发作时,许多人会下意识要求使用“消炎药”,但这里存在一个关键认知误区:老百姓常说的“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等)本质是抗生素,其作用是杀灭或抑制细菌,仅对细菌感染有效。而骨关节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并非由细菌或病毒引发,因此抗生素对其无效,盲目使用只会徒劳无功,还可能引发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加等副作用。


对于大多数关节炎患者,抗菌药物并非首选。因为关节炎的核心是关节内部的无菌性炎症,与感染无关。不同类型的关节炎,用药需“对因施治”:


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常用秋水仙碱抑制炎症;

2、类风湿关节炎需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异常免疫反应;

3、骨关节炎的一线用药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可针对性缓解无菌性炎症及疼痛。


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

图片
图片

针对关节炎的治疗,现代医学已形成阶梯化、个体化的综合方案,临床需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病情进展及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一)止痛抗炎药物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度疼痛患者,其胃肠道安全性较高,但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改善关节病变进展。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兼具止痛与抗炎作用,是中重度疼痛的常用药物。需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胃肠道损伤及心血管事件风险,有胃肠道疾病或心血管基础病的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 局部外用制剂:含辣椒素或水杨酸甲酯的贴剂、乳膏等,适用于局部关节疼痛患者,可减少口服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尤其适合对口服药物耐受性较差者。


(二)改善病情的药物与局部治疗

● 氨基葡萄糖与软骨素:作为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期服用可能有助于软骨修复与保护,且临床安全性较高,适用于轻中度骨关节炎患者的长期管理。

双醋瑞因通过促进软骨细胞代谢发挥作用,起效相对缓慢,通常需连续服用2-4周后显现疗效,可用于延缓疾病进展。

● 关节腔注射治疗:玻璃酸钠可补充关节液黏弹性,改善关节润滑功能;PRP(富血小板血浆)则利用自身血浆中的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二者均适用于中重度关节退变患者。


(三)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严重畸形、功能丧失且保守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关节材料耐久性良好,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


表2:关节炎参考常用药物


特别提醒:镇痛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临床曾有患者因长期过量服用布洛芬导致胃出血的案例,需引以为戒。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牢记“三不原则”:不随意联用不同种类NSAIDs、不空腹服用、不超过推荐用药天数,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关节健康的影响因素与保护策略

图片
图片

(一)损害关节健康的六大风险因素

维护关节健康,需首先规避以下不良行为与因素:


● 体重超标:体重与关节负荷呈正相关,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承受的压力约增加4公斤。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BMI18.5-23.9)是减轻关节负担、延缓退变的重要措施。

● 不当运动:爬山、爬楼梯、跳绳等运动时,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可达体重的3-5倍,长期进行此类运动易加速软骨磨损,建议选择对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方式。

● 久坐不动:关节滑液的循环与代谢依赖适度活动,长期久坐会导致滑液分泌减少,软骨营养供应不足,反而加速关节功能退化。

● 寒冷潮湿环境:虽无直接证据表明寒冷潮湿会诱发关节炎,但可加重已有关节疾病的疼痛与活动受限症状,需注意关节保暖。

● 睡眠不足:夜间是关节组织修复的重要时段,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软骨代谢与修复进程,建议保持每日7-8小时的规律睡眠。


(二)关节保护的科学方法

即使关节已出现不适,通过以下措施仍可有效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合理运动指导

水中运动(如游泳、水中步行)借助水的浮力可减少90%的关节负荷,适合各阶段患者;靠墙静蹲(大腿与地面平行)、直腿抬高等静态力量训练能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定性;骑自行车(需调高座位以减少膝盖弯曲角度)、椭圆机训练等属于低冲击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且不加重关节负担。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


● 适宜装备与饮食调理

辅助器具方面,髌骨带适用于髌骨不稳者,登山杖可减轻膝关节30%的负荷;运动鞋应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鞋跟高度2-3cm的款式,避免完全平底鞋。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含维生素E的坚果及富含抗氧化剂的彩色蔬菜,通过抗炎、保护软骨细胞等作用维护关节健康。


(三)关节健康管理公式

适度运动(促进滑液循环)+体重控制(减轻关节负荷)+规律作息(保障组织修复)+规范用药(控制炎症症状)=维持关节功能的长期稳定


这一公式强调了多维度管理对关节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干预可有效延缓关节退变,保持“原装关节”的功能完整性。


图片

结语:科学管理,与关节共赴中年


骨关节炎作为中年及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如同岁月在关节上留下的“印记”,虽难以完全避免,却可通过科学的干预手段延缓其进展。通过对疾病本质的认知、规范的药物治疗、适宜的运动康复、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最大程度减少骨关节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关节健康是中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石,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积极配合临床指导,才能实现与关节的“和平共处”,让每一步行走都更稳健、更从容。


参考文献


1、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黄东,等.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3):323-338.

2、Fraenkel L, Bathon J M, England B R, et al. 2021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2021, 73(7): 1108-1123.

作者:谭建玲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