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了吃,不疼不吃”——骨关节炎用药的最大误区!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19 10:23:30
骨关节炎(OA)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治疗现状仍存在诸多认知偏差。许多患者将治疗药物视为单纯的止痛工具,仅在疼痛发作时临时用药,症状缓解后便自行停药。这种“疼了吃,不疼不吃”的用药模式,实则严重忽视了骨关节炎的慢性炎症本质,可能加速关节结构破坏。
程豪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专注运动医学与关节疾病的微创诊治,擅长处理膝关节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肩峰撞击与肩袖撕裂、肩关节盂唇损伤、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以及踝关节急慢性损伤等。
近三年主刀微创手术逾2000台,先后荣获“羊城青年好医生”“南粤好医生”“南方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等称号,并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骨关节炎的病理本质:
慢性炎症的“阴燃”特性
骨关节炎并非单纯的“关节磨损”,而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滑膜慢性炎症为核心的进展性疾病。其炎症表现具有特殊性:
低度持续性炎症:不同于感染性关节炎的急性红肿热痛,骨关节炎的炎症如同“阴燃的炭火”,通过IL-1、IL-17、TNF-α等炎症因子持续损伤关节组织。研究显示,即使疼痛完全缓解,关节内仍可能存在活跃的炎症反应。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分离:MRI检查发现,部分无症状或轻度疼痛患者存在滑膜增厚、关节积液等炎症征象。这提示疼痛缓解不等于炎症消退,更不代表关节破坏停止进展。
软骨渐进性损伤:炎症因子持续侵蚀软骨基质,导致软骨细胞凋亡、胶原纤维降解,同时刺激骨质增生形成骨刺。这种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待疼痛明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间断用药的临床危害
1、炎症反复激活:不规律用药导致血药浓度波动,滑膜细胞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反而加剧IL-6、PGE₂等破坏因子的释放,形成“炎症-疼痛-停药-再炎症”的恶性循环。
2、软骨代谢失衡:研究证实,炎症因子可抑制软骨细胞合成Ⅱ型胶原,同时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加速软骨降解。间断用药无法持续控制炎症,会导致软骨损伤进行性加重。
3、功能负荷过载:疼痛暂时缓解后,患者易恢复不当活动(如爬楼梯、负重劳作),在关节结构已受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负荷,加速关节间隙变窄和畸形进展。
骨关节炎药物的治疗定位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塞来昔布为代表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既能有效控制炎症,又可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其核心价值在于持续抗炎而非单纯止痛,需按疗程规范使用。
2、慢作用改善病情药物(SYSADOA):硫酸氨基葡萄糖作为关节软骨基质中氨基葡萄糖的前体,可促进Ⅱ型胶原合成,抑制软骨降解酶活性。
3、关节腔注射治疗:玻璃酸钠可补充关节液黏弹性,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能快速控制急性炎症,适用于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但其作用维持时间有限,需配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当骨关节炎进展至终末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持续剧烈疼痛且保守治疗(包括规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无效时,手术治疗成为重要干预手段。常见术式有人工关节置换术(如膝关节、髋关节置换),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结构,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此外,对于部分存在关节内游离体、严重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的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等微创手术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且术后仍需结合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以维持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
骨关节炎的长期管理策略
(一)治疗目标设定
● 疼痛控制:视觉模拟评分(VAS)持续≤3分;
● 炎症控制:关节超声或MRI显示滑膜厚度正常、无明显积液;
● 结构保护:每年X光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0.2mm;
● 功能维持: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WOMAC评分稳定在低水平。
(二)阶梯式治疗方案
1、基础治疗:
● 体重管理:减重5%即可显著降低关节负荷,延缓软骨磨损;
● 肌力训练:强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如直腿抬高),肌力提升20%可明显改善关节稳定性;
● 辅助器具:必要时使用手杖、护膝等支具,减少关节受力。
2、药物治疗:
● 抗炎治疗: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小剂量维持,连续使用3-6个月评估疗效;
● 软骨保护: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持续12周以上,根据病情调整疗程。
3、有创治疗:
●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连续5周为一疗程;急性炎症期可短期联用激素;
● 手术干预:对终末期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定期监测体系
● 每3个月:评估VAS疼痛评分、WOMAC关节功能量表;
● 每6-12个月:关节超声检查滑膜情况,必要时行MRI评估软骨厚度;
● 每年:站立位双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测量关节间隙宽度变化。
临床常见问题解答
1、长期使用NSAIDs的安全性?
2、症状缓解后能否停药?
3、保健品能否替代药物?
4、是否需要终身服药?
结语
骨关节炎的管理应遵循“慢性疾病”治疗原则,摒弃“疼时用药”的短视观念。通过规律使用抗炎药物(如塞来昔布)、联合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坚持基础治疗和定期监测,才能有效控制炎症、保护关节结构、维持功能状态。临床医生需加强患者教育,引导其树立长期管理意识,实现关节健康的持久维护。
参考文献
1、Hunter, D. J., & Bierma-Zeinstra, S. (2019). Osteoarthritis. Lancet, 393(10182), 1745–1759.
2、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黄东,等.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3):323-338.
3、Bannuru R R, Osani M C, Vaysbrot E E, et al. OARSI guidelines for the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knee, hip, and polyarticular osteoarthritis[J].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19, 27(11): 1578-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