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高血压——伤害肾脏的定时炸弹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2 10:11:46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虽起病隐匿,却堪称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更是导致肾脏损伤的关键诱因,若长期控制不佳,会逐步引发不可逆的肾脏病变,最终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本文将从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机制、预警信号、干预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科学参考。



郝丽军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讲师,逸夫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现担任教学秘书职务。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并拥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先心病等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的诊治。在SCI、中华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数篇‌。在好大夫网站上的专家科普号阅读量高达‌30万‌,展现了广泛的医学影响力。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和‌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助力患者早日战胜疾病,重拾健康信心,因此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一致好评‌‌。


肾脏:

高血压损伤的重要靶器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与调节器官,其内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构成了精密的滤过系统,负责滤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与多余水分,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而长期升高的血压,如同持续高压的水流,不断冲击肾脏血管。初期,肾脏小动脉为适应高压会出现肥厚;随时间推移,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缺血缺氧。


临床数据显示,约25%的慢性肾脏病由高血压引发。若血压长期失控,肾脏滤过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患者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因此,高血压患者需高度重视肾脏保护,尽早干预以延缓病变进展。



高血压损伤肾脏的三大核心机制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呈渐进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逐步破坏肾脏功能,临床需警惕这一发展过程。


(一)肾血管硬化,血流灌注不足

长期高血压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脏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硬化,血管管腔狭窄。这会直接减少肾脏有效灌注量,肾小球因缺血缺氧出现萎缩,肾单位数量逐渐减少,肾脏滤过能力初步下降。


(二)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尿出现

持续高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导致原本应保留在血液中的白蛋白等蛋白质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其本身还会加重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速肾脏纤维化,形成“损伤-蛋白尿-再损伤”的恶性循环。


(三)肾间质纤维化,功能不可逆衰退

长期肾缺血缺氧会刺激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促使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引发肾间质纤维化。这一过程会彻底破坏肾脏正常结构,导致肾小管萎缩、肾单位丧失,此时肾脏功能损伤多不可逆,患者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


肾脏损伤的临床预警信号,

需及时识别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早期损伤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但以下信号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异常,高血压患者需重点关注,及时就医检查。


(一)尿液异常

● 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茶色,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红细胞漏出。

● 蛋白尿:尿液表面出现细密泡沫,且长时间(超过5分钟)不消散,是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

● 尿量改变:出现尿量骤减(每日尿量<400ml)或夜尿频繁(夜间排尿超过3次),提示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


(二)水肿表现

眼睑、脚踝等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按压后恢复缓慢,提示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受损,水钠潴留体内。若水肿蔓延至全身,可能已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


(三)全身症状

● 贫血相关症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活动耐力下降等贫血表现。

● 血压波动加剧:若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突然变得难以调控,或需增加降压药剂量才能维持,需警惕肾脏损伤已加重,形成“高血压-肾损伤-血压更难控”的恶性循环。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完善尿常规、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脏超声检查,明确肾脏损伤程度,尽早启动干预治疗。


高血压肾病的综合管理策略,

多维度守护肾脏


预防与治疗高血压肾病需采取综合措施,核心在于严格控制血压,同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与定期监测,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控制血压是关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者需更严格(<130/8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家庭自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其次,健康饮食至关重要。减少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警惕隐形盐(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再者,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此外,戒烟限酒同样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风险。熬夜、压力大易致血压波动,建议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


最后,定期体检,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迹象。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肾脏健康。


打破“高血压-肾损伤”恶性循环,

需长期管理


高血压与肾脏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影响:高血压导致肾脏损伤,而肾脏损伤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因素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需坚持以下原则:


(一)优先控制血压

无论是否已出现肾脏损伤,严格控制血压都是首要任务。临床选择降压药物时,可优先考虑兼具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减少肾脏损伤风险,延缓病变进展。


(二)针对性保护肾脏

若已确诊高血压肾病,需联合肾病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重肾脏损伤),必要时使用肾保护药物,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


(三)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高血压与肾脏病均为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患者应摒弃“症状消失即停药”的错误观念,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将血压及肾脏功能控制在理想范围,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结语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长期、隐匿的过程,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不可逆的严重后果。临床医生需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也应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共同守护肾脏健康。


健康无小事,预防是关键。只有尽早重视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延缓肾脏病变进展,帮助高血压患者远离肾衰竭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为生命续航。


参考文献

1、高血压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成员. 高血压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4):307-317.

2、刘亚丽.警惕高血压肾病[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06):143-144.


作者:郝丽军 逸夫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