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TTR告诉你如何守住每一分健康——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2 10:14:49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一类急性脑血管疾病,核心病理机制为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异常,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出血,最终造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特点——全球年新增约1700万病例,中国年新发病例近20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新发卒中的69.6%~72.8%,且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对个人健康与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郭雨雅 全科医生


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及健康管理工作。从事临床工作8年,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对内科、全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冠心病等慢性病的诊断及治疗。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患者自我管理、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脑卒中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从临床分型来看,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两类:缺血性卒中占比80%,包含脑梗死(脑血管阻塞致脑组织缺血坏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供血不足且症状24小时内缓解);出血性卒中占20%,包括脑出血(血管破裂致血液渗入脑实质,如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如动脉瘤破裂)。


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期症状的突发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长期影响表现在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抑郁等后遗症。它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且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与高血压的病理关联


脑卒中和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的病理生理学联系。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之一,占全球缺血性脑卒中的约54%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约70%。


血压与卒中风险的直接关联,年龄40-69岁人群中,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升高10mmHg,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长期血压的不达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TTR:

量化血压管理效果的核心指标


(一)什么是TTR?

TTR即“Time in Target Range(血压在目标范围时间)”是评估血压控制质量的关键指标,用于描述患者血压维持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该指标有助于更全面、动态地反映血压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TTR的临床意义

通过计算TTR,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当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更好的评估治疗效果,制定完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发现患者TTR不达标,即代表血压达标时间偏低,可精准的调整用药计划,包括药物种类、剂量或是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另外,在预防并发症方面,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心脏病发作、脑卒中等。


(三)提高TTR的临床策略

1、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医生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并发症等情况,设定合理降压目标并制定治疗方案;

2、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加强患者疾病认知教育,指导其掌握家庭血压测量方法并规范记录数据,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定期随访与方案调整:患者需定期随访,血压波动时及时就医,由医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4、药物与生活方式协同干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合理选择降压、降脂药物是提升TTR的关键。其中,以降压药氨氯地平为例,作为钙通道阻滞剂,能平稳持久控制血压,帮助患者维持血压在目标范围,提升血压达标时间占比;而降脂药以阿托伐他汀为例,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二者联合使用时,既能通过血压控制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又能通过降脂改善血管病理状态,为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及长期预后提供双重保障,助力提升TTR水平。


血压控制的目标


2025年WSO-WHL联合声明强调TTR(治疗范围内时间)概念,指出通过提高血压达标时间比例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临床中,卒中后应激状态、继发脑水肿、病前高血压、尿潴留、疼痛、焦虑、躁动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75.3%~81.6%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收缩压≥140mmHg,且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下降趋势较轻中型患者更缓慢。


(一)急性期的血压管理目标

1、未接受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且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者:发病24小时内将血压降低15%(AHA/ASA推荐)。

2、无紧急降压指征者:无需立即降压,优先处理疼痛、焦虑、颅内压增高等诱因。

3、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溶栓前血压需≤185/110mmHg;溶栓后24小时内,血压<180/105mmHg(AHA/ASA推荐),中国指南建议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4、接受血管内治疗者:围术期避免过度降压(研究显示收缩压<120mmHg可能增加功能预后不良风险);术后若血管完全再通,维持收缩压140~180mmHg合理;若未完全再通,不建议控制至较低水平。


(二)恢复期的血压管理目标

卒中恢复期,若血压持续≥140/90mmHg且无禁忌证,可恢复既往降压药物或启动新治疗。一般患者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糖尿病患者收缩压需<130mmHg。长期管理(二级预防)中,一般患者与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分别为<140mmHg、<130mmHg。


(三)特殊人群血压调整原则

1、高龄患者:谨慎调整血压目标,避免过度降压引发器官灌注不足。

2、低血压患者:及时查明病因(如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必要时扩容或升压。

3、通用注意事项:任何情况下降压,均需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


家庭血压监测和定期门诊随访是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关键,核心目标是提高TTR(治疗范围内时间),即提升血压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的比例,进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高血压的生活方式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核心策略,需围绕饮食、运动、体重、烟酒、心理睡眠等多维度开展。


(一)饮食管理

1、限盐补营养素:每日钠摄入量<2g(约5g食盐),减少加工食品及酱油、调味品等隐性盐摄入;每日钾摄入>3.5g(通过香蕉、菠菜、豆类补充),钙、镁通过乳制品、坚果补充。

2、优化饮食模式:推荐DASH饮食或地中海饮食,限制含糖饮料、控制总糖摄入,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豆类),降低心血管风险。


(二)运动与体力活动

1、有氧运动: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心肺功能允许时可进行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2、阻力与特色训练:每周2-3次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避免过度用力;间歇性高强度训练(HIIT)短时间高效,效果与传统运动相当;

3、高龄患者适配:优先选择太极、散步等低冲击运动,逐步增加强度。


(三)体重管理及戒烟限酒

1、体重控制:BMI维持在18.5-24kg/m²,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体重每减少10%,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

2、烟酒管控:严格戒烟,男性每日饮酒≤2标准杯、女性≤1标准杯(1标准杯=10g酒精)。


(四)压力与心理管理

通过正念减压(冥想、瑜伽、深呼吸)、认知行为疗法(CBT)、音乐疗法缓解压力,同时做好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以良好心理状态辅助血压控制。


参考文献

1、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王增武.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24,19(6):672-698.

2、张润华,李天琪,翟屹,等.中国卒中预防20年[J].中国卒中杂志,2025,20(5):581-594.


作者:郭雨雅 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