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没有宫颈癌”的未来,他奋斗了数十年!9月14日,聆听乔友林教授的智慧与坚持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05 18:19:52
全球每年仍有34万名女性被宫颈癌夺走生命,而中国正以坚定的行动回应这一挑战。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一系列重大规划纲要都将宫颈癌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清晰的任务与目标。
由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和医学论坛网承办的“2025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将于2025年9月14日上午在服贸会期间于北京首钢园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将在会上发表题为“加速消除宫颈癌,世界和中国在行动”的主旨报告。
专家介绍
乔友林 教授
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与博士后导师,国家人事部回国定居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任WHO总干事癌症防治专家组成员、全球消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亚太肿瘤防治组织主席、亚太生殖道感染与肿瘤组织主席。
全球挑战与中国的承诺
宫颈癌是全球唯一病因明确且可防可控的癌症,其99%的病例都归因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吹响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号角,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前接种疫苗、70%的女性在35岁与45岁接受两次高质量筛查、90%的宫颈病变患者得到治疗的宏伟目标。中国在当年签署承诺,并于2023年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正式开启迈向“无宫颈癌”未来的征程。
2025年1月,乔友林教授联合多位专家,在《英国医学杂志》上联合发表分析性文章《中国如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深入评估了中国在HPV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速消除宫颈癌的中国方案,为实现这一全球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基层筛查的困境与AI破局
尽管全球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挑战依然存在。不同地区在资源分配、技术普及和公众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设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均衡推进宫颈癌防治工作,已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三阶梯”法:首先进行HPV检测或宫颈脱落细胞学初筛(如TCT或巴氏涂片),初筛阳性者再接受阴道镜检查与活检,最终通过宫颈病理确诊。这一过程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在基层地区,宫颈病灶复杂、阴道镜医生稀缺且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效果。
2019年,乔友林教授与腾讯觅影共同推进宫颈癌筛查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通过AI技术进行阴道镜下癌前病变的辅助判读,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他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工作将更加高效和精准。
国产HPV疫苗的突破与全球意义
在宫颈癌防治的路上,疫苗接种始终是关键一环。国产HPV疫苗的突破,不仅为国内女性带来了福音,更为全球宫颈癌防治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HPV疫苗研发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国产HPV疫苗的研发和推广,还推动了全球疫苗市场的竞争,促使进口疫苗价格下降,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结合有效的筛查和治疗措施,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宫颈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宫颈癌的防治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如何确保每个女性都能获得有效的筛查和治疗?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减少因资源不均导致的健康差距?9月14日,北京首钢园,“2025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让我们共同聆听乔友林教授的分享,探索实现“消除宫颈癌”未来的路径。
参考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4%E5%8F%8B%E6%9E%97/5375927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526/c14739-31103155.htmlhttps://spmph.pumc.edu.cn/xydt/f7f780debe034bd3a9f3576b227d1ec8.htm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