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烟花秀陷争议!一场燃放为何让全网紧盯雪域生态?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24 19:00:36
“3、2、1,点火!”9月19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夜空下,随着《升龙》烟花轰然引爆,一条彩色“长龙”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蜿蜒绽放。这场由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团队策划的烟花秀,并没有收获到预想中网友们的赞美,反而刚落幕就引发激烈舆论。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同一个更深层的担忧上 ——这片生态本就脆弱的雪域,以及在此放牧、生活的居民,会不会因这场短暂的烟花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面对“生态破坏风险”的质疑,主办方宣称其使用的是“生物可降解彩色粉”,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但这一说法遭到相关专家的质疑:青藏高原年均温较低,生物活性较低,限制生物降解能力。这类材料在高寒环境中的分解时间比平原更长,残留的化学物质可能长期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专家连新明认为,这场烟花秀还牵扯到空气污染问题。
高海拔地区因气压低,其氧分压也更低。简单说,就是空气稀薄,这也是许多人到了高原有缺氧感受的原因。而空气稀薄带来的“滞留效应”让高原大气就像个密封性更强的罩子,污染物很难向上扩散,反而容易在近地面形成高浓度区域。燃放点附近的村民尼玛多吉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是味道很浓。不仅如此,同样量的污染物,在平原可能几小时被吹散,在高原却会停留更久,显著增加人体吸入风险。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游牧研究中心研究员华旦才则十分担忧,这场烟花秀对高原牧区生产生活的影响或许将持续更久,尤其是对水源的影响。“烟花引爆之后,当中一些化学物质肯定会降落到水源地里面。这里的水源地不像城市的水源地,可以把它隔离掉。在这种海拔的牧区,水源地是地方的牧民和他们的马牛羊日常的饮用水,而且饮用水是从雪山冰川的融水而来。这场艺术做完,牧民和动物可能已经回去了,他们还生活在源头,而且水从高处往下流,很有可能也会影响到下面的那些牧区。”
绚烂烟花的色彩与声响,伴随着污染物的同步释放。这些物质多来自烟花的核心配方:颗粒物(PM2.5/PM10)主要是火药燃烧时扬起的粉尘,以及金属粉末扩散形成的微小颗粒;重金属(铅、铜、锶、钡等)则是“调色剂”,为了呈现红、绿、蓝等鲜艳色彩,配方中会添加对应的金属化合物,燃烧后以固态或气态形式扩散。还有硫磺、硝酸盐等助燃成分燃烧反应后产生的气态产物,如SO2。
生活在高原的人,因缺氧处于“特殊适应状态”,呼吸系统要更用力地吸入氧气,心血管系统也得加快泵血来满足身体需求,这两套系统早已处于高负荷运转。更关键的是,前文提到高原环境下,污染物难以快速消散,这就相当于让高原人“长时间泡在污染里”,而环境危险因素的健康风险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暴露时间越长,慢性健康危害的风险越高。
对呼吸系统来说,PM2.5、SO₂等污染物是呼吸系统的直接“敌人”。其中 PM2.5是比头发丝细几十倍的颗粒,能轻松穿透呼吸道黏膜,加重呼吸负担,钻进肺泡里引发炎症,短期可能让人频繁咳嗽,还可能引发炎症、胸口发闷,而每一次咳嗽都会“加重呼吸负担”。要是反复吸入污染物会让炎症迟迟不消退,长期下来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慢慢拖垮肺功能。同时,SO₂这类气态污染物还会刺激咽喉和气管,让本就费力呼吸的高原居民更难受。
心血管系统的风险也会被放大:一方面,高浓度的PM2.5更容易进入血液,引起炎症反应、干扰血管收缩,短期可能导致心率突然加快、血压波动,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牧民来说,这种波动影响更大;另一方面,落到水源里的铅、铜等重金属,会顺着牧民日常喝的水、吃的牦牛肉进入体内,意味着他们可能承受“吃进去和吸进去”的双重累积。
专家还提到,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在近地面持续累积,还会随着降雪、降水落到地面,渗入牧民赖以生存的融雪水、溪流中。对儿童来说,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有害物质抵抗力很弱,短期可能让孩子反应变慢,长期还可能延缓智力发育。对成年人,持续摄入的 PAHs(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喜马拉雅山脉本身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生态烟火秀”。当夜幕降临,抬头总能撞见这片土地最动人的美景,墨蓝夜空里铺展的璀璨星河、偶尔有红色精灵闪电在云层间舞动,如同远古神灵挥舞的荧光长袍……这些景观是地球46亿年演化史中,自然力量书写的“原生艺术”。
我们追求美、记录美的心意没错,但不要忘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把对美的追求,放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不强行给这片纯净的土地“加戏”,让它保持原本的样子,或许是对这份馈赠更好的珍惜。
毕竟,真正的浪漫从不是某一晚烟花的转瞬即逝,而是让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还能站在同一片草原上,看见和今天一样的星空和雪山。
参考来源:
-
在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最新回应-中国新闻周刊
-
“喜马拉雅山区烟花秀”追踪:人们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喜马拉雅山区烟花秀”追踪:人们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
“喜马拉雅山区烟花秀”追踪:高原生态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里?_央广网
-
Xing YF, Xu YH, Shi MH, Lian YX. The impact of PM2.5 on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J Thorac Dis. 2016 Jan;8(1):E69-74.
-
Li Z, Liu Y, Lu T, Peng S, Liu F, Sun J, Xiang H. Acute effect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on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related inflammation biomarkers: A panel study in healthy adults. Ecotoxicol Environ Saf. 2021 Nov 24;228:113024.
-
Yu YY, Jin H, Lu Q. Effe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immunity. J Transl Autoimmun. 2022 Nov 30;5:10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