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避孕日 |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950万例,24岁以下占40%?这堂“保护课”一定要早听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26 09:56:06
2025/09/26
World Contraception Day
2025年世界避孕日如约而至,这不仅延续着对全球生殖健康的关注,更强调通过科学认知与行动,让不同人群都能在健康框架下掌控生育节奏。这一理念的背后,是一段从区域倡议走向全球共识的发展历程——2003年,拉丁美洲妇女健康中心在乌拉圭发起“防止青少年意外妊娠日”,初衷是应对当地日益突出的青少年非意愿怀孕问题。
没想到这个区域性活动很快引发共鸣,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周边国家陆续加入,原本的地区性纪念日逐渐拥有了国际影响力。2007年,世界避孕日正式诞生,并被定为每年9月26日。其核心使命明确: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从根源上降低意外怀孕风险。
如今,世界避孕日已获得全球 70 多个国家、10 余个国际组织的支持,2009 年中国也加入其中,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推动年轻人坦诚交流避孕话题。从乌拉圭的一个小倡议到覆盖全球的健康行动,这一纪念日的发展本身说明:“青少年生殖健康和性健康” 牵动着世界各国的共同关切。
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目前青少年的避孕认知仍存在显著不足的问题。2019至2020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等共同发起并实施了“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调查发现,发生初次性行为的被调查者中,只有53.2%采取了避孕措施。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校期间没有学习过关于艾滋病、孕产与性传播疾病和生理健康知识的青少年分别占36.16 %、70.26 %、39.78 %。
知识的匮乏和避孕意识的不足,导致的严重结果是人工流产及其后遗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年刊发的文章中指出,近5年来,我国每年人工流产的总数一直徘徊在950万例左右。有专家指出,实际数量比统计数量应该还要多。而这之中,年轻、未婚、未育占比不断升高,多次重复流产和年龄在20岁以内的高危人工流产占比显著增加。每年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数占我国人工流产总数的40%以上,其中近20%有反复人工流产经历。
更让人揪心的是,人工流产可能带来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盆腔炎以及宫腔黏连等并发症。对于青少年来讲,因为其身体条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影响更甚,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未来职业发展受阻,以及因对人工流产认识不到位而导致的反复流产等问题。
随着观念的变化,超过半数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本科毕业时已有超五成有过性经历。但他们却没有掌握相应的基础避孕知识,才会让意外怀孕的风险步步紧逼。所以,让年轻人学会正确的避孕知识,本质上是给他们一把保护自己的“安全锁”—— 既能避免意外怀孕带来的身体创伤,更能让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做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选择。
避孕并非“一招鲜,吃遍天”。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状况、婚育计划的人群,适合的避孕方式也不同。选对方法,既能有效预防意外怀孕,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殖健康。
1. 未婚青少年情侣
这个群体往往缺乏稳定的生活基础和长期计划,避孕方式要简单、方便、能兼顾预防性传播疾病。
可以选择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有效阻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传播。对于固定伴侣、性行为规律的女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避孕效果稳定。
无论如何都不推荐安全期法和体外排精法,这些方法失败率高,容易导致意外。
2. 已婚未孕夫妻
这类夫妻可能希望在未来合适的时机怀孕,因此需要一种“可逆性好、停用后能快速恢复生育能力”的方法。
可以选择避孕套、短效口服避孕药。既方便又可随时停用,对未来怀孕影响小。
这个群体往往短期内不想再要孩子,但未来不排除二胎、三胎的计划。可以选择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的方法。
4. 希望终止生育的夫妻
如果夫妻双方明确不要孩子了,可以选择长效甚至永久性的避孕方式,如男性或女性绝育术、也可选择皮下埋植剂、宫内节育器(长效非永久方式)。
仅知道有效的避孕方式,用不对,也无法做到科学避孕,避免意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种常见避孕方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避孕套是唯一既能避孕又能预防性传播感染的方法,但使用不当会大大降低效果。
①检查有效期和包装:使用前一定要看清楚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漏气。
②全程佩戴:不是快射精时才戴,而是从性行为开始就要戴好。
③正确佩戴:捏住储精囊排出空气,从头滚到底,避免用指甲或牙齿撕开包装。
④不重复使用:避孕套是一次性用品,重复使用会增加破裂和滑脱的风险。
短效避孕药是通过调节激素抑制排卵来实现避孕的,有效率较高,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①需医生评估后使用: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尤其是有血栓史、严重高血压、吸烟超过35岁等人群要谨慎。
②每天固定时间服用:最好设定闹钟,避免漏服。如果漏服,需参照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补救。
③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如初期恶心、胸胀、情绪波动等,一般身体适应后会缓解。
紧急避孕药是事后补救措施,不是常规避孕方式,只能作为“兜底”手段。
①越早吃效果越好:通常在同房后72小时内服用,超过120小时效果会大打折扣。
②不能频繁使用:激素剂量大,多次使用会扰乱月经周期,引起内分泌失调。
④不是100%有效:即便按时服用,仍有失败的可能,尤其体重偏重的女性效果可能下降。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长效、可逆的避孕方式,适合已生育或无生育计划的女性。
①必须由医生放置:不能自行操作,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后放置。
②放置时间有讲究: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放置较为合适。
③可能有不适应期:放置后可能有轻微腹痛、出血,一般会逐渐缓解。
④定期检查位置:尤其是带铜节育器,需每年复查一次,防止移位或脱落。
⑤有禁忌人群:如子宫畸形、盆腔炎急性期、月经过多者不适合使用。
皮下埋植剂是将一根含有孕激素的小软管埋入上臂皮下,有效期一般为3~5年。
①需专业医生操作:埋植和取出都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
②可能影响月经:常见副作用是月经不规律、点滴出血或暂时闭经,属正常现象。
③适用人群广:尤其适合不能使用雌激素的女性,如哺乳期妈妈。
科学避孕的意义,不只是避免一次“意外”,更是对健康、责任与未来的尊重。无论是青少年情侣,还是已婚夫妻,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去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世界避孕日传递的核心,并非鼓励大家去“避孕”,而是告诉我们:成为父母的时间与节奏,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一次无防护的冲动决定。而健康、自由、负责任的两性关系,也离不开科学避孕的支持。让我们在每一个重要的选择节点,都更从容、更安心。
参考来源:
1.https://zqb.cyol.com/pad/content/202502/22/content_407292.html?isshow=1
2.赵芮, 张磊, 富晓星, 苏春艳, 张玉萍. 中国11省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10): 1330-1338. DOI: 10.11847/zgggws1124531
3.https://www.rmzxw.com.cn/c/2022-02-23/3054855.shtml
4.2024-3-1 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科普︱不同人群避孕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