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袅袅凉风起,寒露养生记:这份接地气的养生指南请收好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08 10:38:44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一到寒露,风里就裹着深秋的凉,早晚出门总忍不住把衣裳往紧裹裹。作为二十四节气里首个带“寒”字的节气,这时候不只是气温降了,空气也更燥,白天口干、夜里受凉的事儿很容易找上门,咱们的身体该从“凉养”转成“暖护”了。接下来就说说护暖、润燥办法,把这些小事做对,就能舒舒服服过好这个寒露。


起居护暖:

护好这些关键处,寒邪绕着走


寒露最该防的就是“寒从身入”,尤其是几个关键部位,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老一辈常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离心脏远,血液流到这儿较慢,一受凉全身都容易发冷。这时,可以每天晚上用40到42℃的热水泡泡脚,既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疲惫。平时穿袜子就别露脚踝了,脚暖了全身才踏实。


然后是头和肚子。头是“诸阳之会”,受到冷风吹拂特别容易散阳气。早晚出门,尤其是有风天气,可以戴一顶轻薄、挡风的帽子。洗完头记得用吹风机吹干再睡觉或出门。而腹部是阴经汇聚的地方,是人体非常薄弱、容易受寒的部位。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腹部疼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凉还容易引起宫寒。因此,可以选择高腰裤、长款外衣,把腰腹护住。


除了护好这些部位,日常起居方面注意这几点:一是每天记得开窗通风30分钟,空气流通不易感冒;二是如果觉得空气干燥,可以放盆水在屋内,湿度能好不少;三是不要熬夜,早睡能顺应阳气收敛,早起能使肺气得到舒展,精气神更足。



食养润燥:

吃点“暖润”家常味,秋燥全赶跑


寒露饮食无需繁复,用家常食材便能兼顾营养与节气需求。若想温补驱寒,当归羊肉汤是优选:取羊肉500克,剔去筋膜后用沸水焯去血水,切成长块,当归50克洗净浸软切片,生姜60克去皮切片。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与50毫升黄酒,大火煮沸后撇净浮沫,转小火慢炖至羊肉酥烂,最后加盐调味即可。此汤能温补气血、驱寒暖身,尤其适合深秋畏寒人群,既暖了肠胃,又贴合节气养护需求。


若日常想饮些暖身饮品,茯苓蜂蜜茶是便捷之选。取适量茯苓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续煮10-15分钟,待茶汤放温后调入一勺蜂蜜,入口甜润不燥。茯苓可补养脾胃、供给能量,蜂蜜能润肺生津,无需复杂工序,日常冲泡便能缓解深秋的干燥与微凉。


应对秋燥,需多选用“润养”食材。银耳百合汤、冰糖雪梨、莲藕炖汤,均能滋养津液、缓解口干咽燥;若偏好咸鲜口味,可用栗子、山药与肉类同炖,既能润燥,又能健脾益胃。


需注意,口唇干裂时切勿用舌舔舐(唾液蒸发会加剧干燥),也不建议涂抹甘油(纯甘油吸水性强,可能反吸皮肤水分),以免加重皲裂;日常宜多饮温热水,减少辣椒、生葱等辛辣食材的摄入,避免加剧体内燥气。


动养情志:

选对运动避秋雾,调好情绪解秋愁


寒露时节运动与情志调节相辅相成,既需选对方式,也需疏解“秋悲”,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运动方面,无需追求高强度,傍晚漫步、周末短途登山皆可,既能亲近秋景、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络气血;若偏好室内活动,太极、瑜伽或跳绳也很适宜,以身体微微发热、不觉疲惫为度,既能强健体魄,又能舒缓精神。


需特别注意“秋冬雾,杀人刀”的老话——秋雾中悬浮颗粒易刺激呼吸道,可能诱发旧疾或加重不适,雾天务必转为室内活动,切勿外出锻炼。


深秋草木凋零、日照减少,人易生出低落情绪,而忧思过度会影响肺气。若察觉情绪沉闷,不必硬扛:可以养几盆花草,看着绿意舒展心境;或听几段轻快的乐曲,跟着节奏轻晃身体;也可与家人朋友聊聊日常,把心里的烦闷说出来。哪怕只是跟着视频学一套简单的拉伸操,让身体动起来,注意力从愁绪上转移,心态也会慢慢舒展,更易保持平和豁达。


图源:Pixabay


结语


寒露的风里藏着深秋的清冽,却也裹着生活的温软,可能是睡前那盆暖脚的热水,是餐桌飘着香气的炖汤和运动后微微发热的掌心。这些细碎的瞬间,恰是贴合节气的养护智慧。


寒露养生,就是把“暖”放进日常,把“润”藏进饮食,把“舒”融进心境。愿大家都能少些口干唇裂的烦扰,多些身暖心安的妥帖,稳稳接住深秋的温柔,带着满溢的暖意从容候冬,也等候每个平安顺遂、烟火可亲的寻常日子。


参考来源: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年《东方二十四节气》2.2023-09-26,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时节中医养生建议-中华医学会-科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