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早餐不吃、晚餐太晚?92万人的研究发现:有这两种习惯,骨折风险升高23%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1-17 10:22:27

早上赶地铁来不及吃早餐,晚上到家八、九点才碰到筷子,这似乎是“都市隶人”的日常。然而,饮食时间的错位,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危害更大:一项发表在《内分泌学会杂志》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和晚吃早餐的人骨折风险上升,而两种习惯兼具者,风险更是飙升23%。

图源:网络


92万人验证的饮食时间“陷阱”


研究者从日本大型医疗保险数据库中,筛选出92万余名20岁以上无骨质疏松症病史的成年人,并排除了可能干扰结果的潜在因素。
研究对“不良饮食习惯”的定义十分明确:

不吃早餐指每周至少3次不进食早餐,晚餐过晚指每周至少3次睡前2小时内进餐。随访期间,共记录到2819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涉及髋部、椎体等关键部位。


数据具体显示:不吃早餐对髋部、椎体和肱骨骨折的影响最显著,晚餐过晚则重点升高髋部与椎体骨折风险。

并且研究发现,这种影响独立于吸烟、运动等其他生活习惯,却可能与它们叠加,让骨骼健康雪上加霜。



吃饭时间如何伤骨?


只是少吃一顿早餐、晚吃一会儿饭,怎么会影响骨骼?


骨骼并非静止的结构,它在昼夜之间也有自己的作息规律。白天以骨形成为主,夜间则进入修复和吸收阶段。


规律的进食时间能帮助这套生物节律保持稳定,而当人们不吃早餐或习惯深夜进食时,这个节奏就会被打乱。科学家将这种由进食时间紊乱引起的代谢失衡称为“餐时节律紊乱”。


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延迟早晨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分泌,削弱成骨细胞的活性。

而在睡前进餐,则会抑制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延后夜间骨修复的高峰,让“破骨”过程持续更久。


长此以往,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随之升高。


忙碌族的护骨小技巧


当然,一边是身体健康放不下,另一边是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放不下。那么,我们不追求完美习惯,而是找到能落地的降低伤害方案,在忙碌中尽量守护好自己的骨骼。


➤ 早餐没时间吃?先垫一口再补


对于赶地铁、赶打卡的人来说,7-8 点坐下来吃顿完整早餐确实不现实,试试两步走更灵活:


第一步,出门前1分钟抓点应急食物,一盒常温牛奶和一小把原味坚果,或一个煮鸡蛋(可以在洗漱之前丢进锅里)和一片全麦面包,先避免空腹到中午。



第二步,上午9-10点左右补营养缺口,如果单位有微波炉,可带半截玉米或一小份南瓜;一小盒无糖酸奶和一个苹果也不错,能补充维生素D和钙,多少弥补早餐的不足。


➤ 加班迟吃晚餐?从吃什么和怎么吃降伤害


选轻消化食物:优先点清蒸鱼、白灼菜心、杂粮粥这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开麻辣香锅、炸鸡、火锅等高油高盐的食物,会加重骨骼负担。清淡食物1.5-2小时就能消化,对生物钟的干扰也更小。


控制吃的量:吃到7分饱(感觉不饿,但再吃几口也能接受)就够了,别因为饿太久就暴饮暴食,过量进食可能升高皮质醇,影响骨形成。


此外,如果经常不能规律饮食,就要更加注意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并在白天寻找10–15分钟晒太阳的机会,帮助合成维生素D。研究表明,这些微小的补偿措施,能减轻餐时不规律对骨密度的不良影响。


结语


骨质疏松平时不易察觉,等骨折时骨骼往往已经变脆弱了。因此,生活再忙,也要记得多给自己的骨骼一点关爱~


参考资料:Nakajima H, Nishioka Y, Tamaki Y, et al. Dietary Habit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 Risk: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Large-Scale Claims Data. J Endocr Soc. 2025 Aug 28;9(9):bvaf127. doi: 10.1210/jendso/bva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