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40+人群必看的健康指南:做好4件事60岁后不遭罪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1-18 14:03:36

现在活到 90 岁不新鲜了,但不少人会担心:光活得久没用啊,要是老了躺床上动不了,还得靠人照顾,多遭罪?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提出 “人要活两辈子”,核心是 60 到 90 岁这 30 年,别被疾病缠上、生活不能自理。想做到这点,得从现在准备,关键就 4 件事:“少吃一点、血脂低一点、体重好一点、小肌肉练起来”,最好 40-50 岁就开始。


01

少吃一点:

不是饿肚子,是 “吃够不撑”


《黄帝内经》说 “食饮有节能活百岁”,东晋葛洪也提醒 “别饿到极点才吃,也别吃太饱”,这些老智慧现在都被科学证实了。


这里的 “少吃”,不是让你饿肚子,是 “营养够了就停”。比如早餐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片全麦面包,不饿就行;午餐一荤一素加半碗米饭,吃到不想再夹菜就停;晚餐更简单,一碗杂粮粥配凉拌菜就够。


照着这 3 点做就行:


  • 三餐按时:早餐 8 点前吃完,午餐 12:30-13:30,晚餐 20 点前结束,每餐都吃 “七八分饱”,别撑着;
  • 两餐间隔 4.5-5.5 小时,别饿到下一餐暴饮暴食;
  • 早餐晚 1 小时,心血管病风险就涨 6%;9 点后吃晚餐更危险,就像孙思邈说的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他活了百岁,也印证了晚餐 “早吃、少吃” 的重要性。

02

血脂低一点:

别让血管 “堵” 住好日子


血脂高就像血管里长了 “小疙瘩”,时间长了会堵血管,引发心梗、中风,还会让脸老得快 —— 血管堵了,皮肤没营养,皱纹、松弛全来了。

全球一半的心血管病,都和血脂高、血压高这些问题有关,但这些都能控制。科学家发现,50 岁前把血脂管好,能多活 10 年呢!


降血脂就 3 件事,很简单:


  • 吃: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多吃橄榄油、坚果、鱼;蔬菜和糙米、燕麦这些全谷物也得多吃,帮着 “刮油”;
  • 动:每天快走 30 分钟,或者每周游泳 3 次,能提高 “好胆固醇”,降低 “坏胆固醇”;
  • 改:戒烟少酒,每年体检查一次血脂,有问题早调理。



03

体重好一点:

年轻时控住,老了少遭罪


不少人觉得 “中年发福很正常”,其实体重老波动会加速衰老。浙江大学研究发现,从 25 岁就管好体重,比老了再减肥管用多了 —— 老了减肥不仅难,还可能越减越虚。


“体重好” 不是越瘦越好,是别太胖、别忽胖忽瘦。比如 1 米 6 的人,体重保持在 100-120 斤就挺合适。

管体重记住 “吃动平衡”:

  • 零食换一换:奶茶、薯片换成苹果、黄瓜,少碰高糖高油的;
  • 每天动 20 分钟:哪怕饭后散步,也比坐着不动强;
  • 别熬夜、少生气:这些坏习惯会悄悄让体重涨上去。


04

小肌肉练起来:

不是练大块头,是让身体 “有劲儿”


很多人觉得 “老了动不了很正常”,其实是肌肉没了。肌肉能让你走路稳、拎东西不费劲,还能增强免疫力 —— 年纪大了少生病,全靠肌肉 “撑着”。


清华大学研究发现:动得越多越显年轻,关键在 “端粒”。它像染色体末端的 “保护帽”,细胞每分裂一次就变短一点,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老了。规律运动能放慢端粒变短的速度,让细胞老得慢。


普通人练肌肉不用去健身房,在家就能做:


  • 入门每天靠墙站 5 分钟,或者扶着桌子做 10 深蹲;
  • 进阶矿泉水瓶当哑铃,举一举练手臂;
  • 频率每周 2-3 次,每次 20 分钟,别累着自己。

其实张文宏的建议一点不复杂,核心就是 “提前准备”。40 岁前别觉得 “身体好不用管”,等出问题再调就晚了。现在每天少吃一口、多走几步、练会儿肌肉,慢慢养成习惯,60 岁后就能舒舒服服过 “第二人生”,这才是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WILSON KA, BAR S, DAMMER EB, et al. OXR1 maintains the retromer to delay brain aging under dietary restriction[J]. Nat Commun, 2024;15(1):467. DOI: 10.1038/s41467-023-44343-3.

[2]WeaverKJ,etal.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Drosophila[J].Science,380,625-632(2023).DOI:10.1126/science.ade1662.

[3]PALOMAR-CROS A, ANDREEVA VA, FEZEU LK,et al. Dietary circadian rhyth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J]. Nat Commun, 2023;14(1):7899. DOI: 10.1038/s41467-023-43444-3. 

[4]The Global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ortium. Globa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n lifetime estimates. NEJM. Published online March 30, 2025. Doi: 10.1056/NEJMoa2415879.

[5]CAO X, YANG G, LI X,et al. Weight change across adulthood and accelerated biological aging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J]. Am J Clin Nutr, 2023 Jan;117(1):1-11. DOI: 10.1016/j.ajcnut.2022.10.020.

[6]YOU Y, WANG D, DING H,et al. Mediation role of telomere length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enoAg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J Exerc Sci Fit, 2025 Jul;23(3):149-156. DOI: 10.1016/j.jesf.2025.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