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3-27
当“长寿”二字从美好寓意跃然成为巴渝山水间的真实坐标——重庆市长寿区,这片依偎长江北岸的区域便与生命健康缔结了羁绊。
在这里,“长寿”不仅是标志在地图上的记号,更是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的医者使命:以持续优化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将地理名称转化为可感知的医疗福祉。
“来到长寿一分钟,我们就可以多活两分钟。”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的这句话,不仅是医者仁心的风趣表达,更是对医院八十余载发展历程目标的诠释。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
85年老院带动区域医疗共荣
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的故事起点,要追溯到1940年。那一年,长寿县第一家公立卫生所诞生,它肩负起当地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了最初的健康守护。
岁月流转,当年那家公立卫生所早已更名为“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经历了多次发展与变革,它逐步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综合医院。
2012年,对于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它成功跻身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成为区域医疗的中流砥柱。同年12月,随着规划面积274亩的北城院区全面启用,医院形成了“一院两区”协同发展格局,总开放床位增至1266张,硬件设施达到区域领先水平。
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始终将医疗卫生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区委区政府紧扣“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建设目标,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助力医院构建区域协同医疗网络。
也正是在政府的加持下,医院打造了“共建共享、共担共荣”的区域医疗联盟。区域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等多个医疗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表示,借助远程医疗、统一培训及标准化管理等举措,医共体内的平台学科服务质量实现了均衡化。这种模式不仅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与区县级医院水平相当的医疗服务,还推动了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在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健康科普传播的过程中,医院积极探索与各方的协作模式。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卫生院,学术讲座、义诊、查房等活动如春风化雨,提升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能力与管理理念。医院内培训计划也同步启动,医护人员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宣讲。借助政府的力量,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疾病筛查与科普工作全面铺开,为健康建筑防线。
立足于自身优势与区域疾病谱特征,医院精心培育特色专科。通过建立包含学科水平、科研能力、教学实力等维度的量化评估体系,结合专家委员会动态评审机制,医院系统性地打造了特色专科集群。
与此同时,专家个人品牌孵化工程也在同步推进。专家科普短视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全媒体推广矩阵搭建完成,医学科普创作如火如荼。就这样,“名医带名科、名科强名院”的品牌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健康传播是提升医院公信力、引导公众科学就医的关键,更是医院发挥公益性作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提升医院传播力的探索中,綦俊院长强调四个核心维度:
首先,明确医院“基层医疗守门人”的定位,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网格化管理等特色优势,为社区居民筑牢健康防线,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此外,医院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络。线上利用新媒体矩阵精准推送健康知识和专家信息;线下通过健康驿站和校企健康联盟,将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
在提升社会形象方面,医院积极与权威机构合作,赢得信任;同时,通过良好的患者口碑管理,让患者的满意成为医院的“金名片”。
医院同步推进内部能力建设与资源整合,培养全员传播意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媒体沟通与合作。同时,建立传播效果监测体系,以数据驱动策略调整,适应不同群体需求。
而在这一过程中,綦俊院长表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发起的“公立医疗机构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能够在当前复杂的媒体环境下,为区县医院提供了传播资源与支持。CHTV作为一个权威、专业、可信赖的健康传播平台,以资源整合模式推动医健传播有机联动,为区域医疗品牌提供长效支撑。
从依托地域文化禀赋,到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从单体医院能力建设,到区域协同网络布局;从疾病诊疗技术突破,到全民健康生态培育。这种将“长寿”之名转化为健康福祉的实践,既是对群众健康需求的回应,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医院将继续以基层医疗需求为导向,在提升服务能力与优化健康管理中探索更多可能,让“长寿”二字真正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