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黄骅市人民医院:构建有温度的健康传播体系

2025-05-16

2025年4月19日,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的健康中国传播大会第四届公立医院院长论坛在京召开。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人民医院在论坛上分享了医院在健康科普传播、医院宣传以及党建引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作为一家扎根基层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黄骅市人民医院始终以“六个坚持”为行动指南,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基层特点的健康传播路径,为县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黄骅样本”。

图源:黄骅市人民医院

深耕基层八十载筑牢医疗新高地

黄骅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10月,历经8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基层卫生机构,蝶变为现如今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全国首批综合服务能力达标的300家县级医院之一,医院不仅是河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强冀工程”——京津冀・渤海新区医疗人才协同发展项目单位,还是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牵头医院。

走进医院,一组数据勾勒出其扎实的发展根基:700张开放病床,1030名职工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达89%,其中高级职称24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59人,更有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领衔科研教学。值得关注的是,医院拥有北大访问学者、河北省卓越人才16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2人,沧州市及黄骅市拔尖技术人才23人,形成了县域医院中少见的高层次人才矩阵。

在学科建设上,医院尤其在肿瘤防治领域成绩斐然。作为全国首批入选国家卫健委发展研究中心县域肿瘤防治典型案例的四家医院之一,也是全国632家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单位中首批获得认证的4家医院之一,其在国家卫健委县医院服务能力评估中取得基础标准、推荐标准“双优”成绩,标志着从基础诊疗到复杂专科服务的全面过硬。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治疗服务。

图源:黄骅市人民医院

从“任务驱动”到“价值认同”的思想转变

谈及医院宣传工作,刘西斌书记在节目中坦言道面临现实挑战:临床科室普遍反映门诊、病房压力大,将宣传视为额外任务,内驱力不足成为首要问题。“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但健康传播本质上是医疗服务的延伸,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践行。”他认为,破解困境需从价值观重塑入手。

以放疗科为例,医院拥有先进的进口设备和本土团队,更有顶级专家赋能,这样的优质资源不应“藏在深闺”。“我们的目标是让老百姓知道,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做规范的放疗,不用奔波外地。”刘西斌书记也指出,当医护人员意识到宣传不是“额外负担”,而是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的“重要使命”,主动性便会自然萌发。能力问题则通过系统化培训解决——医院已搭建起学习平台,鼓励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提升传播技巧,而“找到正确的宣传平台”更会让团队信心倍增,期待在既有基础上实现传播效能的跃升。这一转变背后,是医院对“宣传即服务”的深刻认知:当临床工作与健康传播形成闭环,不仅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更能通过预防关口前移,减少疾病发生,从根本上缓解临床压力。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回归,成为破解内驱力难题的关键钥匙。

图源:黄骅市人民医院

以“六个坚持”构建有温度的健康传播体系

在健康科普领域,黄骅市人民医院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擎,以“坚持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为行动纲领,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科普生态。

图源:黄骅市人民医院

守正创新:让专业知识“活”起来、“暖”起来

科普的底气源于专业。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在讲解体重管理、内分泌基础、糖尿病控制等内容时,必须以严谨的医疗知识为支撑,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条建议都经得起推敲。“自信来自准确性,自强源于先进性。”刘西斌书记强调,在传播过程中,既要守住医学严谨性的“正”,也要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参考先进地区经验,鼓励院科两级利用线上直播、线下义诊、科普基地等多元渠道,结合情景剧、漫画、短视频等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让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内分泌科团队将糖尿病饮食管理编成“顺口溜”,心内科医生通过短视频演示心肺复苏,让科普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问题导向:精准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不同科室面临不同挑战:外科医生擅长技术操作,却可能在科普表达上稍显生涩;内科团队面对复杂的慢病管理,需要更系统的传播策略。医院坚持“一科一策”,针对人员构成、学科特点精准施策:为高年资专家配备科普助手,解决“没时间做科普”的问题;为年轻医生开设表达技巧培训,提升 “敢讲、会讲”的能力;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让慢病管理科普从单一疾病讲解,升级为涵盖饮食、运动、心理的全周期健康指导。这种“把问题当课题”的务实态度,让科普工作真正做到了“接地气、能落地”。

人民至上:用科普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针对“科普是否会让病人减少”的疑虑,刘西斌书记用数据给出答案,健康科普不是‘抢病人’,而是‘保健康’。”他强调,公立医院的使命是守护人民健康,从治疗到预防的延伸,正是“人民至上” 的生动实践。当百姓通过科普学会科学管理健康,不仅能减少重症发生,更能增进对医院的信任——这种信任,让黄骅市人民医院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不仅惠及本地48万群众,更辐射周边县市,成为区域健康“守护者”。

胸怀天下:在基层实践中彰显公立医院担当

作为县域医院,在科普工作中,他们不仅关注本地需求,更将经验总结提炼,为全国同类医院提供参考:无论是肿瘤防治的“黄骅模式”,还是科普创新的“科室实践”,都在各个平台上开放共享。这种“胸怀天下”的格局,让基层医院不再是健康传播的“末端”,而是成为联结优质资源、辐射健康理念的“枢纽”。

图源:黄骅市人民医院

从80年前的红色诊所到如今的区域医疗中心,黄骅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基层公立医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史。当医疗技术与健康传播同频共振,当党建引领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这家县级医院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扎根基层,也能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书写大文章。正如刘西斌书记在演讲中所说:“健康传播没有终点,公立医院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可及、可靠的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的征程上,黄骅市人民医院正以扎实的脚步,走出一条兼具温度与力度的基层健康之路。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行动

在线访谈

名医堂

名院风采

院长论坛

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