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健康中国传播大会慢病防治工程健康传播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9-01

2025年8月30日,健康中国传播大会-慢病防治工程健康传播论坛在广州市中国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作为健康中国传播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是以“健康传播”为抓手、以 “慢病防治” 为主题、以“青少年脊柱健康” 为核心的一次盛会。来自地方卫健系统、医疗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共2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让更多医疗机构找到 “以健康传播促慢病防控” 的有效路径。



健康传播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主任 方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主任方俊在致辞中指出,健康中国传播大会自创办以来,始终以 “讲好健康中国故事,推动健康中国传播” 为核心宗旨,已成为我国健康传播与健康科普领域常态化、品牌化的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的国家级交流平台之一。大会始终是连接政策、医疗、媒体与公众的重要桥梁,持续为健康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当前,我国慢病防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健康作为全民健康的基石,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将联合陆士新医学基金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权威机构,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媒体传播与公益力量,破解慢病防控中 “知识难懂、科普单一” 的痛点,构建起 “防 - 治 - 康 - 管” 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 刘志明


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志明教授发表题为《健康传播如何助力医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旨演讲。刘志明强调,医院在健康传播中拥有三大核心优势:专业权威性与可信度、覆盖健康全周期的精准触达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传播渠道。这些优势为医院打造独具特色的IP提供了坚实基础,助力其通过医学科普、患者教育、品牌传播等多种方式,增强公众认知与信任,提升医院整体品牌影响力。


他进一步阐明,品牌力与IP价值已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与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共同构建医院综合实力,直接塑造医院知名度与美誉度。强大的品牌IP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就诊选择和忠诚度,更是推动特色专科建设与人才吸引的重要策略。为系统提升医院品牌与IP影响力,刘志明提出应推进“三化”:IP化(打造医院专属符号与情感连接)、数智化(借助数据与AI提升传播效能)、平台化(融入国家级平台以强化资源整合与内容支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执行副主任 段志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执行副主任段志勤详细介绍了"健康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的实施方案。该计划今年将在全国遴选300家公立医疗机构,共建分级认证的"健康传播中心矩阵",通过提供国家级媒体专访、专题报道、医生培训与科普视频推广等多项赋能服务,系统提升医院健康传播与品牌建设能力。同时,依托专家义诊、患者科普教育、满意度调研等举措,进一步增强医院区域影响力和患者服务水平,全面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媒医融合:打通健康传播“最后一公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王楚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楚怀教授分享了"媒-医融合、数智赋能脊柱侧弯防控与康复"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由于疾病隐匿性强、公众认知不足、治疗费用高昂,许多患儿错过黄金干预期,导致身心受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他的团队以“媒医融合、数智赋能”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覆盖“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链条的脊柱侧弯防控体系,为破解青少年脊柱健康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团队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合作,搭建“健康传播中心矩阵”,通过多维度传播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该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一是技术内容输出,制定脊柱侧弯门诊建设标准与诊疗规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南;


二是科普内容创新,开发3D动画、短视频、VR虚拟诊室等多元化科普产品,将复杂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三是传播渠道拓展,联合央媒、地方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开展“知‘脊’少年百城计划”,覆盖全国100余个城市。


顺德创新医校融合模式

构建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新格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 洪新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洪新田介绍了佛山市顺德区创新的"医校融合"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新模式。该模式通过重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升级健康服务标准,全面破解学校卫生服务短板,为全区中小学生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这一改革实践不仅获国家级媒体深度报道,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校园健康服务"三个100%"覆盖的县域样板。


顺德区创新实施"派驻服务、医务托管、共建共享"三类运营模式,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硬件达标但人员不足的学校,选派专业医护人员驻点服务;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开展脊柱健康、中医适宜技术等专项培训;构建"基本医疗+公卫服务+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高发难题,顺德区创新打造"筛-诊-评-防-治-管"全周期防治体系,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顺德模式"。2024年9月以来,累计完成39.75万名学生脊柱筛查;构建区域脊柱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四个一"管理:


一档(建立终身电子健康档案)、一码(扫码获取筛查报告与干预方案)、 一网(医校家三方实时数据共享)、一平台(对接省级远程会诊系统)。


当前,顺德区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交流,计划三年内建成国家级青少年健康促进示范区。


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对话院长环节,来自20多家医院的书记、院长分享了各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院长吴晓新表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医院品牌的塑造,中医专科能力的提升及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未来几年,医院发展的重点是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黄埔示范区”和“城市医疗集团”为双引擎,锚定建成专科优势明显,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临床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好收表示,未来几年,医院发展的重点主要在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关口前移;强化智慧医疗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拓展多元合作,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企业、高校的紧密合作,推进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曲靖六十九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颜彬表示,医院将医疗质量安全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和强化质控提升诊疗规范性。同时集中资源打造骨科、神经内科等重点专科,发展老年医学与康复特色学科,并借助DRG等工具推进精细化管理。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强副院长介绍说,作为国家医学开放试验区单位,医院依托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行定期基层走访交流活动,实现技术互通、服务互联、医疗互助等同质化服务全覆盖。


全媒体矩阵赋能基层健康传播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姚晓喜副院长分享了系统化科普体系建设经验。医院成立专职健康教育办公室,组建556人多学科科普团队,创新"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打造"两微一抖一屏"新媒体传播矩阵。2024年门诊量中有近1/5患者明确提及受科普内容影响就诊。


湖南省财贸医院王立祥副院长表示,作为一所以康复专科为特色的老牌公立医院,医院在健康传播领域围绕"扩触达、强精准、提参与"构建了有效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定制科普内容,并组织专家进校园、养老院开展线下活动,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满意度达98%。对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 "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医院计划组建专项小组,开展"社区健康科普行",通过资源优化和定期反馈机制,全面提升健康传播效能。



莆田市第一医院康国辉副院长介绍了医院构建"线下+线上"健康科普传播矩阵的经验。通过开设5个"一站式"服务中心、70余个专病门诊、建立26个MDT团队、打造互联网医院等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医院还创新性地向5个学校派出"健康副校长",主动将健康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校园。


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院区副院长高峰介绍了医院在质量管理和健康传播方面的创新做法。医院自1991年就成立了质量控制委员会,形成了太和特色的TH plus质量管理模式。在健康传播方面,构建全媒体矩阵,培养"专家网红",打造《太和多棱镜》数字人播报新闻,全网播放量超千万。高峰副院长表示:"新时代的健康传播,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宣传手段,而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组成部分'。"



道真自治县中医医院程泽志副院长分享了"院内面对面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宣讲+新媒体传播"三管齐下的传播方式,有效增强百姓健康意识。


桂平市中医医院周振北副院长表示,医院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开展健康传播,线上通过短视频、漫画等通俗形式普及知识,线下依托中医夜市、义诊等活动深入社区学校。近期开展的"中医知脊"儿童公益筛查活动获政府部门支持,全面推进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


临高县中医院陈锐副院长表示,医院充分利用医共体机制和中医专科优势,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下沉分院开展技术培训、巡诊宣讲,并结合“中医文化进校园/社区”、空中课堂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诊疗能力和群众中医文化认同度。


盘锦市中医医院迟冰媛副院长介绍,该院创新融合中西医健康传播,推出《哪吒》中药科普、二十四节气养生系列及科普情景剧,获省级奖项。开展健康科普直播超10万人次观看,患者治疗理解度提升4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张百祥副院长表示,医院通过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内容形式、把握宣传时机及运用典型案例,有效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医院期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 "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进一步密切频道与公益结合,深化与医疗机构合作,积极对接并支持相关公益项目,为健康传播贡献力量。


授牌仪式启动深度合作

展望未来发展规划



在论坛的压轴环节,组委会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授牌仪式,正式宣布107家医院加入“慢病防治工程健康传播中心矩阵”。这一规模可观的集体加入,标志着慢病防控与健康科普工作在资源整合与体系化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形成了一个辐射广泛、反应迅速的权威健康信息传播网络。



授牌仪式由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王楚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主任方俊、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志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执行副主任段志勤等共同为相关单位代表授牌。



该矩阵的建立,旨在通过汇聚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协同开展慢性病防治科普、健康促进活动及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整场仪式庄重而充满使命感,预示着医疗卫生机构与媒体平台携手,共同构建健康传播新生态的美好前景。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传播大会

数智医疗与医学人工智能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