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如何在资源有限与需求激增的双重压力下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23日,由健康中国传播大会组委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的“2025健康中国传播大会第三届医院院长(书记)论坛”在北京召开。这场论坛以“健康传播赋能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医院管理者与专家,共同探讨健康传播如何助力公立医院破局,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陆士新医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成锋、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志明、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巍、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海斌、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明亮、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林楠、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郭首学、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云峰,以及辽宁省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洪梁出席本次论坛。专家、院长和书记们通过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分享经验、碰撞观点,为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陆士新医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成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健康传播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延伸,更是公立医院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医疗机构面临“传播力不足”的难题。王成锋强调:“一些医院虽有先进的设备和优质的技术,但因传播渠道单一、内容吸引力不足,导致群众看不到、摸不着。”为此,陆士新医学基金会携手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共同发起“健康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这一行动以四大体系为核心,旨在为各级医院打造全方位、可持续的传播生态。王成锋表示,这一行动将以学术研究、科普传播、人才培养和患者救助为抓手,通过打造国家级平台,帮助医院突破发展瓶颈。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志明教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健康传播的内涵与价值。他指出,健康传播远超科普的范畴,涉及内容生产、渠道选择、互动设计和效果评估等多个维度。全国顶级医院中,约50%具备较好的健康传播能力,而县级医院仅10%达到基本标准,其痛点在于优质内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和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刘志明教授提出,传播力是医院综合实力转化为影响力的桥梁,而平台化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健康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传播力赋能公益行动”将依托国家级平台,通过全媒体矩阵和数字人技术,为医院提供专业支持。刘志明教授呼吁医院借助这一行动,打造传播标杆,提升就诊率与品牌美誉度,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高巍医生以“医学科普助力公众健康素养”为题,分享了自己通过短视频科普的经历。他指出,科普短视频贴近生活、直击痛点,能有效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老百姓喜欢接地气的内容,医生要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沟通。”高巍医生还强调了科普医生的双重价值。他表示,科普不仅是知识传播,更是医院品牌建设的有力推手。他以自己为例,医学科普不仅提升了个人影响力,也为所在医院带来了信任与美誉度。高巍医生呼吁更多医生加入科普行列,“医生不只是治病救人,也能在云端守护亿万人的健康。”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海斌介绍了医院通过“1+3+N”模式推动资源下沉的经验,即以市级医院为核心,联合3个基层机构,覆盖N个社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了资源共享与管理融合。袁海斌介绍,医院依托多维培训基地,从“输血”转向“造血”,培养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同时,智慧医疗云平台的搭建,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质量诊疗服务。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也为健康传播提供了新渠道。袁海斌还强调了党建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他指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党建与公益协同,开展了慢病筛查、健康讲堂等活动,直接惠及群众。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也增强了公众对医院的信任。他表示,健康传播与医疗服务相辅相成,只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圆桌讨论环节由《院长论坛》制片人刘婉主持,綦俊、周明亮、林楠、郭首学、王云峰、洪梁等多位院长围绕学科建设、传播力赋能及医联体协作展开交流。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分享了利用短视频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经验;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明亮强调传播力对美誉度的促进作用;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院长林楠提出通过传播解决患者外流问题;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院长郭首学介绍了与地方媒体合作的健康专栏;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云峰突出传播在服务质量提升中的价值;辽宁省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洪梁则探讨了传播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院长们一致认为,健康传播是连接医院与患者的桥梁,能有效提升就诊率与满意度。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正如嘉宾们所言,健康传播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工具,更是推动医疗服务下沉、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一环。面向未来,健康传播必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让优质医疗惠及更多百姓,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