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高位推动健康江西建设。健康江西建设各成员单位高频协作,省市县高效联动,健康江西建设取得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在国家的考核中,江西连续三年考核名次位列中部省份第一,全国前列。获得了健康中国行动优秀省份。
《健康中国行动报道——健康江西 健康强赣》优秀典型案例,特别邀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曾传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 罗礼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常翔,分享江西省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形成的创新经验,讲好健康中国行动故事,倡导全民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曾传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罗礼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
孙常翔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为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康江西建设采取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曾传美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健康江西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创新机制上,做到“三个高”,增强健康江西底色。一是高站位谋划,省级先后印发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意见、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30余个政策文件,系统谋划健康江西建设“路线图”和“施工图”。二是高保障支撑,成立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承担健康江西行动监测分析、考核评价、健康影响评估等工作。三是高质量考核,按照“数据到县、少而精、能获得、可考核”的要求,将健康江西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县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凝聚起共建共享健康江西的强大合力。
第二,在行动实施上,做到“三个先”,彰显幸福江西成色。一是在全国率先推进中医药健康促进、家庭健康促进、“救”在身边等专项行动。二是健康环境领先全国,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呈现出新气象,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5.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三是优先提升健康水平,全省7家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属5所新区医院全面运行。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实施“健康江西、医者先行”品牌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5.53%。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7.8岁。
第三,在行动示范上,做到“三个力”,突出健康强赣特色。一是着力打造“19个示范县”。遴选出19个市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江西行动重点市县建设活动,着力打造健康中国行动“江西样板”。二是聚力聚焦“5个创新点”。在重点建设活动中,紧扣推进幸福江西建设新抓手,树立健康江西行动全民参与新理念,推动医疗机构参与健康江西新行动,探索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新路径,拓展创新考核结果新应用。三是合力回答“7道必答题”。示范市县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管理体制高效运行、保障机制良好支撑、财政保障落实到位、考核结果创新应用、健康影响评估全面开展、宣传机制健全完善”等七道必答题上下功夫,推动健康江西行动成效更加显著。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强化母婴安全保障,江西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曾传美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我们持续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努力降低三个死亡率,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着力创新双集中管理。在全省开展孕产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整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任务,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和0-6岁儿童的建档、健康体检、风险评估、高危管理、危重症转诊等方面进行集中系统管理。夯实了妇幼健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底,做实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二是着力强化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分别建立了5家省级、22家市级、108家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6家省级、17家市级、91家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强化母婴安全关健技术培训、比武、演练,全面加强产科、儿科人才队伍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母婴安全工作监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先后将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纳入对政府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健康江西行动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等考核指标。开展以母婴安全工作为重点的飞行检查。定期通报、约谈母婴安全工作出现问题和滑坡的地区和单位。将省市级产科、儿科专家派驻到上一年度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高的地区驻县蹲点,指导当地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因此,十年来,在生育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我们仍然稳稳地守住了母婴安全底线,保证了三个死亡率逐年下降,促进了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江西省在健康教育促进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曾传美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
主要体现在三个注重方面:一是注重大纵深推进,构建多元协作联动格局。江西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明确各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建立覆盖各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推动形成以健康教育网系建设、工作协同机制建设、基础平台载体建设、各地特色品牌建设、健教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建设”为主体的多维工作格局,努力打造政府、专家、媒体多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健康科普工作格局,为高质量推动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二是注重多形式融合,打造健康传播全新模式。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开通全国首个省级卫生健康“强国号”,建立覆盖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机场、地铁、高铁、公交等全方位立体式健康传播矩阵;创新推出系列科普动漫片《66兔家》共120集,在学习强国、全省各地电视台等传播平台刊播,开设健康科普大讲堂,开展“健康江西 科普先行”抖音话题视频征集。三是注重宽领域覆盖,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江西省紧跟疫情形势和群众需求,全时段、高频次、多形式开展硬核科普,将健康教育融入健康江西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依托省、市、县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康巡讲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六进”、健康中国行、赣籍名医返乡义诊等活动。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江西省在健康扶贫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罗礼生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
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落实精准施策,让群众看得起病。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补充保险的制度,覆盖全部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保障功能。通过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大大地减轻了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二是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让群众看得上病。各级财政一共投资9.37亿元,新建改建公有产权的卫生室7421个,培养乡村医生五千余人。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历史性地解决了部分地区基层缺机构、缺医生问题,实现农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治疗。三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看得好病。我省连续三年每年投入4800万元,重点加强了贫困县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设。到2020年底,25个贫困县的县医院均获评二级甲等医院,同时开展实施基层的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前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四是大力推进健康促进,让群众更好防病。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群众慢性病患者签约履约全覆盖。持续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和妇幼等重点人群高发易发疾病的防控工作。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健康乡村建设是基础性的工程。一是要落实“两个衔接”,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做到了有机衔接。二要守住两个底线,巩固健康扶贫的成果,建立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坚决守住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底线。三要聚焦“两个提升”,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服务能力三年提升工程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近年来,江西省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新的布局?
罗礼生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
人口工作是“国之大者”,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适时地调整政策法规体系。2021年9月,修订了《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全国第二个完成条例修改的省份。2022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且提出了17条具有贯彻落实意义的具体举措。今年7月,我省将原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调整为江西省人口生育保障领导小组,由省长叶建春同志亲自担任组长,为全国第二个完成领导小组更名的省份,全国省级层面首创婴幼儿入托补贴的制度,并有序地推进实施。二是完善妇幼健康保障体系。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保障母婴安全为核心,全面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我省的婚检率已经达到了96.92%,位居全国的前列。提供婚检、孕检、出生缺陷筛查等服务,加强了出生缺陷三级的预防。三是健全婴幼儿的照护体系,可增加普惠托育托位2.3万个,实施婴幼儿的入托补贴,省财政新增托育补贴项目支出3000万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近亿元。强化托育机构的监管,开展托育机构的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四是构建生育配套支持体系。实现生育登记等生育相关事项网上办理。婚假从3天增加到18天,产假从90天增加到188天,男方护理假增加到30天。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给予夫妻双方每年各十日的育儿假,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明确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的支付范围。将“无痛分娩”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下一步,我们将顺应群众的期盼,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致力完善以生育支持责任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价值体系为主体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江西省是如何推进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
罗礼生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
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列入到健康江西15+2行动中,并明确由省计生协为成员单位牵头负责,探索建立了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一整套的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新机制。我省在全国率先以健康江西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江西省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全国首推将“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纳入健康江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二是全面地落实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新要求。省计生协主动指导鹰潭市、抚州市申报中国计生协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试点地区,同步指导推进各级计生协融入当地健康江西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了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服务阵地和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开展了家庭健康知识授课竞赛活动,通过“赛场竞马”的方式来选拔一批懂业务、敢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授课能手,聘请为省级的家庭健康指导员,在全省组建并有序地规范培训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达到2万余名,培养家庭健康的“守门人”。三是着力开创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新格局。连续两年举办江西省“健康家庭”的评选发布活动。今年,省计生协联合健康江西办等七部门开展了“好家风·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分别开辟了专栏进行案例展播和健康科普,营造了浓厚的家庭健康促进社会氛围。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近年来,江西省在重点传染病多病共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常翔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成员、副主任
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将其列为“健康江西”建设的主要内容。卫生健康部门始终坚持“多病共防”总体策略,积极推进疫苗接种,不断强化监测预警、坚持巩固联防联控,全省重点传染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持续巩固免疫规划实施成果。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2388家预防接种单位长期坚持开展查漏补种和入学入托查验,有效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二是坚持关口前移,持续提升传染病监测能力。全省共设置传染病监测点285个,覆盖13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已初步建成致病菌网络实验室,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为主体、以不明原因肺炎和五大症候群监测为基础、以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监测为支撑的传染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能力持续提升。三是坚持联防联控,持续推进传染病综合防控。我省不断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大传染病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检测发现和救治保障,全省共设置艾滋病检测实验室2087家,人群检测率达19.8%。全面落实督导制度,积极开展学校疫情监测,切实提升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全面推进“健康江西”、“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强晓霞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
主持人
江西省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癌症的综合防治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孙常翔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成员、副主任
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实施“健康江西”癌症防治专项行动,积极构建癌症综合防治体系,大力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努力提高群众主动防癌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癌症防治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省级为龙头、市级为主干、县区为基础”的癌症防治体系,设立一个省级癌症中心、四个市级癌症中心和 11 个县区肿瘤防治办公室。探索推进癌症分级诊疗制度,优化癌症筛查管理模式,主动引导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体检。二是精准实施癌症高危人群早期干预。持续开展癌症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等重点疾病“人群筛查”,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和移动筛查车赴基层义诊,开展肺部CT、乳腺彩超、钼靶、甲状腺彩超等筛查项目,推进癌症筛查工作常态化。三是主动强化信息登记与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报告制度,推动公安、民政、医保等部门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肿瘤死因登记实现省域全覆盖。努力打造多层次的癌症防治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癌症筛查与诊疗技术培训,为基层癌症防治一线培养了一支多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了基层症防治技术水平。四是全面提升癌症健教科普水平。每年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月”活动,发布新闻宣传片,举办防治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网络科普短视频大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开设健康知识普及频道,广泛宣传癌症防治知识,不断增强居民的癌症防治意识。下一步,我们将以“健康江西”、“健康中国”建设为抓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能力提升,持续推进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纵深开展,着力提高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切实减轻群众患癌负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