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5-09
在 “健康中国-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 中,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可铮发表了题为《核医学在肿瘤中的重要应用》的主旨报告,深入阐述了核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的关键作用。
专家介绍
王可铮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与PET/CT-MR中心教研室主任、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客座教授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核医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
▌避免不必要治疗,助力精准诊疗
王可铮主任提到,通过开展乙酸盐等双适踪器显象,可避免部分肝癌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在没有PET-CT等设备的单位,双适踪器显象能够弥补不足,满足放疗科需求。核医学科通过提供乏氧显像等技术,与FDG显像对比,助力精准勾画靶区,明确哪些部位需提高放射剂量,哪些部位可给予常规剂量,从而实现精准诊疗。
图源:CHTV
▌关注特殊肿瘤,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以神经内分泌瘤为例,该肿瘤虽属罕见病,但近年发病率逐渐升高。王主任所在医院在东三省率先开设神经内分泌瘤门诊,起初预计一周有一天挂号即可,然而实际运营中,门诊一周至少三天号源都被挂满。以往患者需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诊治,如今医院通过开展神经内分泌瘤诊疗一体化工作,减少了患者舟车劳顿,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积极探索新技术,开展多显象对比
王可铮介绍,医院还开展了68Ga标记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18F-FDG显像以及氟嫂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多种双式踪迹显象,并与其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示踪剂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积极与协和等顶尖医院学习交流,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医院也开展了177Lu-DOTATATE治疗,目前完成治疗700余例次,虽临床医生接受程度有待提高,但相关工作仍在稳步推进。
核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王可铮主任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文根据王可铮教授在"健康中国-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主旨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