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2-15
01
▼
本期嘉宾
梁智勇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步 宏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
邢晓明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02
▼
本期看点
03
▼
重点内容
在医学的不断探索中,分子病理作为前沿领域,正深刻改变着我们对疾病的认知与诊疗方式。在《科普了,病理》第三期《分子病理学探秘》中,专家们围绕分子病理展开深入探讨,为我们揭开这一神秘领域的面纱。
一、分子病理: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子病理检测是通过分析肿瘤组织中的DNA、RNA和其他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来识别肿瘤的分子特征,深入探究疾病的本质。与传统病理仅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不同,分子病理突破了这一局限,让我们能看到更深层次的变化。
二、分子检测:意义重大
精准诊断:更细致准确地诊断肿瘤类型。例如,一些软组织肿瘤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分,但因其存在微量异常基因的表达,都会被分子病理检测区分出来。
精准治疗: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可判断有无相应的治疗靶点基因突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复发:通过追踪肿瘤分子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也会在患者靶向治疗效果不佳时,检测是否产生耐药,及时更换调整治疗方法。
遗传预测:对有某些遗传性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遗传基因检测,以评估个体患病风险。
三、分子检测:方法多样
NGS 检测:下一代测序技术,以其高通量、高效率等显著优势,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分子病理检测中为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PCR 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FISH 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组织学、细胞学等多类型样本,在临床上广泛被用于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等。
不同检测方法各有用特点,需病理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为患者选择最适宜的检测技术和平台。
四、分子病理报告:助力个性化治疗
分子病理报告揭示患者疾病在分子层面的信息,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如今,广泛开展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依赖于分子病理检测,通过多学科讨论(MDT),将分子信息与患者症状、体征相结合,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五、隐私保护:严格规范
医院高度重视患者隐私保护,拥有信息报告系统,严格遵循医疗法规。员工入职时均需接受隐私权和数据安全培训,确保患者信息得到妥善保存和脱敏处理。
分子病理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全流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医学发展,它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引领我们走向更精准的医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