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科普了,病理》│病理如何在外科手术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8-09

外科手术中,病理诊断不仅是术前规划的基石,更是术中调整方案的关键"导航仪"。病理科与外科的默契配合,往往能精准优化手术策略。


嘉宾介绍



梁智勇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林岩松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革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术前诊断为基础,术中动态调整是核心


尽管多数患者在手术前已通过病理确诊,但术中情况可能远超术前评估。以甲状腺癌手术为例:若术前评估未发现淋巴结转移,通常只需单侧腺体切除。然而,术中若观察到中央区淋巴结形态异常,仅凭肉眼无法确认性质时,快速病理诊断便成为手术方案调整的关键依据。

▌快速冰冻切片:15分钟内的"手术风向标"


当术中发现可疑转移淋巴结,外科医生会立即取样送检。通过快速冰冻切片技术,病理科能在15-20分钟内出具初步诊断。


若结果证实转移,手术范围将即时扩大:从单侧切除升级为对侧预防性清扫,彻底阻断癌细胞扩散路径。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避免过度治疗,又确保根治彻底性。


▌模糊边界的精准裁决:从"可疑"到"明确"

术后病理需明确以下信息:


对于术前穿刺结果不明确、但影像学高度怀疑转移的病例,术中病理更显价值。


例如淋巴结仅显示"可疑转移"时,快速诊断能明确性质:若为阳性,需扩大清扫范围;若为阴性,则可保留更多正常组织。


这种"术中即时判决",让手术方案从"经验驱动"升级为"证据驱动"。


▌病理与外科:协同作战的精准医疗典范


术中病理诊断始终是外科决策的"第三只眼",它不仅验证术前判断,更在分秒之间修正手术方向,实现"最小创伤+最大疗效"的平衡。

视频来源:《科普了,病理》│病理如何在外科手术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行动

在线访谈

名医堂

名院风采

院长论坛

专题节目

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