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2-20
【导语】病理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01
▼
病理诊断的“三部曲”
病理诊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术前诊断、术中冰冻诊断和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当身体出现不适,比如胃部疼痛时,医生可能会通过胃肠镜取一小块组织,送到病理科。病理科的医生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包括登记、编号、取材、制作蜡块、切片、染色,最终在显微镜下完成诊断,并发出报告。
术中冰冻诊断:在手术过程中,有些疾病(如乳腺、甲状腺、肺部或脑肿瘤)需要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以帮助外科医生决定手术方案。病理医生需要在半小时内完成冰冻切片诊断,这对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术后诊断:手术结束后,所有切除的标本都会送到病理科。病理医生会对这些标本进行全面取材,包括病变部位、周围组织、淋巴结和切缘情况等,制作成蜡块、切片、染色,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包括疾病的类型、浸润深度、转移情况,还会涉及一些辅助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02
▼
病理医生:临床医生的“眼睛”
病理医生常被称为“临床医生的医生”,他们通过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信息。无论是术前的初步判断、术中的紧急决策,还是术后的全面评估,病理诊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进程。
卞修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会长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
梁智勇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主任
刘东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院病理首席专家、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