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科普了,病理》│看不懂的“分子病理检测”什么来头?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 2025-09-07

精准医学时代,医疗检测技术不断革新,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其中,分子病理检测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正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

嘉宾介绍

梁智勇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林岩松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 革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一、为什么要做分子病理检测?

“现在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很多肿瘤都要做分子检测,甲状腺疾病也不例外。” 梁智勇教授一句话点出核心 —— 分子病理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精准地诊断和指导治疗,尤其是在常规手段“拿不准“ 或需要优化治疗方案时,它能帮上大忙。                                                                                                                                     

二、穿刺诊断的“神助攻”

甲状腺穿刺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但有时仅靠穿刺获取的少量细胞,在显微镜下常规染色后,医生会遇到“可疑” 或“不确定”的情况 —— 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时,分子病理检测就能发挥关键作用。比如检测 BRAF 基因、RET 基因等,如果这些基因检测呈阳性,医生就能更有信心判断病变的良恶性,避免漏诊或误诊。

三、术后治疗的“指南针”

分子病理检测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诊断阶段,在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同样发挥着“指南针”般的重要作用。假设患者在手术前未进行分子检测,术后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癌,此时进行BRAF检测就显得尤为关键。若检测发现BRAF基因出现V600E这一特殊突变,这一结果具有极高的提示意义。它就像一个“警示灯”,提醒医生需要重新审视手术方案。再比如,要考虑前期是否只是进行了局灶切除,是否需要扩大切除范围;如果没有进行淋巴结清扫,是否需要补充这一操作;以及后续是否需要进行碘131治疗等。这些决策的调整,都离不开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的指引,而核医学科等专家也会依据这些关键信息,为患者制定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的“筛选器”

随着医学发展,针对某些特定分子改变的靶向药越来越多,而分子病理检测就是找到 “适用人群” 的关键。简单来说,分子病理检测就像 “精准医疗的眼睛”—— 在诊断模糊时帮医生 “看清真相”,在治疗迷茫时给方案 “指对方向”。如果医生建议你做这项检测,别犹豫,它都是为了更精准地帮你对抗疾病~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行动

在线访谈

名医堂

名院风采

院长论坛

专题节目

药品信息